“中国天眼”发现脉冲星数量突破1000颗 取得多项重大成果
作为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立项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天眼”正式开放运行4年来,在脉冲星、快速射电暴、中性氢、纳赫兹引力波等领域取得多项重要原创性成果,其中脉冲星领域中发现最短轨道脉冲星双星、捕捉纳赫兹引力波信号的初步证据等突破性进展,为“中国天眼”从追赶到领跑世界先进水平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本...
创新为帆 征战星辰大海——“中国天眼”成果频出的背后
“智能维护机器人系统将有效确保FAST的运行安全,提高望远镜的观测时间和使用效率,促进天文成果的产出。”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总工程师姜鹏介绍。据测算,这些成果每年能为“中国天眼”增加约30天的可观测时间。运用智能机器人参与运维工作,是“中国天眼”发挥科技创新关键作用,推动重大科学基础设施高水平管理和...
中国天眼、拉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取得系列国际领先成果
中国天眼、拉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取得系列国际领先成果“中国天眼”利用“千里眼”捕捉宇宙中微弱的电磁波信号,倾听宇宙深处的低语;“拉索”聚焦宇宙线与地球大气碰撞引发的粒子“阵雨”,解密神秘的宇宙线;“人造太阳”实现世界上最长时间可重复的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用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的日子越来越近……在...
东西问丨姜鹏:“中国天眼”为何能吸引世界瞩目?
FAST的预期目标,就是加大前沿方向探索,加强国内外开放共享,推动重大成果产出,勇攀世界科技高峰。我们将努力“用好”“天眼”,产生更多科研成果,推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认知。(完)受访者简介:姜鹏,1978年12月出生,固体力学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射电天文技术。目前担任“...
【新华网】姜鹏代表在开放团组会议上科普“中国天眼”成果
姜鹏介绍了“中国天眼”FAST取得的一系列科学成果。“我们发现了一颗处于双星系统中的脉冲星,它的轨道周期只有53分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轨道周期最短的脉冲星双星系统。”姜鹏说,这项发现的最大意义在于,这颗星非常罕见地处在从“红背蜘蛛”系统向“黑寡妇”系统转变的临界状态。
极目星空 步履不停——“中国天眼”为世界天文提供“中国智慧”
????“中国天眼”是耳熟能详的国之重器(www.e993.com)2024年12月20日。为“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中国科学家不断“挑战认知和技术极限”,用“中国创造”擦亮深邃“天眼”。????4月17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获得消息,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发现的新脉冲星数...
中国天眼3年做到国外13年的成果!两会上他们的话令人振奋
“顶天”与“立地”,是“中国天眼”探测宇宙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但是能“顶天”与“立地”,靠的是“脚踏实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靠着“脚踏实地”,科技工作者们把天马行空的设想落地为一项项国之重器。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外景(资料照片)。图片来源新华社...
超900颗!“中国天眼”最新成果
目前已发现的脉冲星数量,是国际上同时期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总数的3倍以上。另外,“中国天眼”拓展了人类对脉冲星辐射强度的观测范围,其发现的900余颗新脉冲星中,大多数是世界其他望远镜难以发现的暗弱脉冲星。目前,FAST每年观测时间稳定在5300小时左右,为持续产出科研成果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来源:科技日报...
一场踏过平庸的“长征”
自2016年9月25日“中国天眼”建成启用之日起,中国天文学家凭借“中国天眼”观测数据取得的研究成果,屡屡登上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从此,中国天文学界不仅告别了相关研究数据依赖国外望远镜的历史,还在快速射电暴等国际前沿领域成为引领者。穿过现今的繁华,回望“中国天眼”的来时路,可以看到,那是一条走了二三十年的“...
【中国科学报】一场踏过平庸的“长征”
2021年3月起,“中国天眼”向全球天文学家征集观测申请。中国科学院专门成立了“中国天眼”的科学委员会、时间分配委员会、用户委员会,统筹规划科学方向、遴选重大项目、制定数据开放政策等,充分发挥“中国天眼”的科学效能,促进重大科学成果产出。就像宇宙看上去没有尽头一样,如今,等待天文观测任务的用户队伍,似乎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