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白齐名的杜甫,他一生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杜甫一生忧国忧民,表现出一种对黎民的关心,更是对生活的不断思考。杜甫长期生活在底层,他感受了风雨的洗礼。他一生都在行走,去过很多地方。杜甫一生都在呼吁,一生都在疾走,他仿佛就是跌落凡尘的苦僧行一直在拯救世人。拯救就像是刻在他骨子里的血液,一直在流淌,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相反更加浓厚,直到...
出身名门死于穷困,杜甫的一生为何“高开低走”
杜甫号称“诗圣”,说明他的诗本身很伟大。从我历年课堂上的情况来看,很多同学有着强烈的愿望去相对系统地了解杜甫,学习杜诗。杜甫的诗又有“诗史”之称,读他的诗,其实是在用更直观的视角观察唐代,感受历史。读史明智,我们读杜诗,所收获的其实远远超过了诗歌本身。至于杜甫的诗为什么留下那么多,很简单,因为他写得...
《洗兵马》赏析:杜甫笔下的盛世期盼与忧国忧民
在诗的最后一句中,诗人发出了对和平的渴望与祈愿:“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他希望有一天能够有壮士挽起天河之水洗净甲兵,让战争永远不再发生。这不仅是诗人的个人愿望也是全天下人民的共同心愿。后代评价清代文学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称赞此诗“句...
唐朝美食“吃货”代表之杜甫篇:笔墨间的食色人生-百度
《病后遇王倚饮赠歌》中“但使残年饱吃饭,只愿无事长相见”,在经历疾病后,对生活的最基本愿望——能吃饱饭,与友人常相见。《江村》中“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虽非直接描写美食,但营造的恬静美好的乡村生活氛围,映射出杜甫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也关联到饮食上的满足。杜甫的诗作中,对美食的...
从长安到成都,杜甫一路上写下恢弘的史诗,将盛世的遮羞布狠狠扒开
本文从杜甫的视角出发,以安史之乱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重拾杜甫一路向西的人生旅程上写下的重要诗篇,反观安史之乱给家庭带来的悲欢离合与颠沛流离。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为了躲避安史之乱的战火,一路向西,出关中,过秦州,来到蜀中,过上了飘零寓居的生活。
杜甫23首悲怆作品:沉郁顿挫的诗风,抒写时局动荡、人生漂泊悲凉
唐代诗人杜甫,被誉为诗圣是有原因的,但由于今天的篇幅太长,我先不详述(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杜甫一生的作品可以分成四个时期:1、从《望岳》开始的漫游时期;2、从《饮中八仙歌》的长安时期;3、从《月夜》开始任职左拾遗与流亡时期;4、从《卜居》开始至《江南逢李龟年》的漂泊西南时期。
从长安到成都,杜甫写下一首接一首的史诗,将盛世的遮羞布狠狠扒开
本文从杜甫的视角出发,以安史之乱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重拾杜甫一路向西的人生旅程上写下的重要诗篇,反观安史之乱给家庭带来的悲欢离合与颠沛流离。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为了躲避安史之乱的战火,一路向西,出关中,过秦州,来到蜀中,过上了飘零寓居的生活。
八千字长文,深度解读王昌龄跌宕起伏的一生:赤子情怀,诗心不改
到嵩山当道士并非王昌龄的迫切愿望,前几个月他还是认真地学道,后几个月则心神不定,所以他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广交朋友和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上去了。同年秋,王昌龄离开嵩山,来到河北,开始了他第一次边塞漫游。王昌龄在河北边塞漫游了整整一年时间,深深地为国家积极开边的政策而自豪,其高昂的英雄主义气魄与满腔的爱国...
《游侠杜甫》阅读札记
“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牛尽耕,蚕亦成。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杜甫写此诗时,安史之乱已基本平息,他希望把战争中使用的兵器作为农具,实现男耕女织这样的和平。这实际上也是当时天下黎民百姓的愿望。读了《游侠杜甫》,我才明白,彭志强重新定位杜甫的初衷,那就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世上有但丁、有莎士比亚,还有杜甫”
制作方为此颇费了一番思量,最终在中国诗人和西方的史诗英雄之间找到了内在联结,将杜甫塑造为一个典型的“儒家英雄”:在进入统治阶层的愿望破灭之后,他成为劳动人民的一分子,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具有批判性的诗句,从而成就了自己的伟大。这样的叙事让从不了解杜甫的西方观众得以在自己的文化坐标中发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