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家思想说起,剖析春秋时期的教育文化,和国家治理的变化
法家学说认为,人性本恶。追名逐利是人的本性,并且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无论对一个人进行什么样的教育,人的本性都会让他最终选择不择手段的去获取利益。《商君书》中写道:“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此民之情也”商鞅对于人的本性看得很透彻,人永远都不会满足现状。如果饿了就会去找食物填饱肚子,累...
荀子对孟子的猛烈攻击,不仅仅只是个性上的差异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毕竟人天性无法抵抗利益的诱惑,因此才需要法度来对人性加以限制。但法家崇尚的法度却唯有手段而没有目标,而儒家却空谈理想而没有有效的手段在论史中完成社会的组织动员。因此,荀子认为唯有儒法兼得,才是适合当下时代环境的新路线。毕竟,在荀子之前,孔子长于教学而孟子精于辩论,有如今的说法便是...
另类公知?金灿荣:国人对政府的定义最靠谱!我曾骂孔子因不懂他
但是,权力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政府必然同时会不当限制人的自由,且反向还有扩大自身权力之自由的恶之倾向。所以,西方思想中认为“人性本恶,权力本恶”之下,就要在道德、法治、规则、市场等方面,对政府权力之手予以限制、因此,西方“宪政有着亘古不变的核心本质:即它是对政府的法律限制”。也就是说,宪政之...
二十四部史,核心皆在教人“诈”(时政记者读历史系列)
据秦晖先生的文章《法家与“秦制”》所指出,皇帝们口头上宣扬儒家政治,实际践行的却是法家政治;表面讲的是儒家的“人之初性本善”,内心信奉的却是韩非子的人性本恶;口头上讲以仁政治国,实际运用的却是法家的那套“法、术、势”。这就是所谓的"儒表法里",从秦到清皆是如此,概莫能外,毛伟人就在...
玩易之门 百家原理|法家|儒家|墨家|道家|治国_网易订阅
法家强调以法治国,通过明确的法律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治理国家。认为人性本恶,需要依靠法律的强制力来维护社会秩序。此外,还有名家的逻辑思辨、阴阳家的阴阳五行学说等。百家原理丰富多彩,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宝库,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果他没被兄弟害死,中国的历史可能会改写
荀子的思想和传统的儒家观点有很大的不同,比如他认为人性本恶,生而好利,除了道德的教化,还需要用法治来规制行为,主张“礼法并用”,已经初步具有了法家的思想主张(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后世儒家甚至不太愿意承认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人。他的门徒中,最有名的就是韩非子和李斯,都是法家的典型代表。
齐鲁群星闪耀时丨荀子:儒家“后圣”的智慧之旅
尽管他以儒家学者自居,但他也对诸子百家思想进行了批判性的吸收,融百家之长,并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创新发展。他提出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教化来改善人的品性。此外,他还提倡“隆礼重法”的礼乐观,强调礼乐制度的重要性以及法律的约束力。“学不可以已”的学习观、“以义制利”的道德观、...
贝拉巨著:为何是孔子开启了中国的轴心时代(下)|2024上海书展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发展成为道德完善的君子的潜力孟子因其性善论而知名,这尤其与持人性本恶立场的荀子相对立。孟子相信,每一个人,本性即有德之“端”,也有大量无关道德的其他之“端”。正如葛瑞汉指出的那样,汉语中的“性”(nature)的意思与我们的“天性”(inbornnature)所指的意思不尽一致,而是意味...
千古禁书《商君书》:读完后背发凉,千年奴性的始作俑者
《商君书》记载的,就是商鞅变法的理论和具体实施的过程,看起来只是一本讲如何治理国家的学术著作,但当你真正读过之后,就会感到后背发凉、不寒而栗,因为《商君书》,正是封建统治下国人“奴性”的始作俑者。这本书的基础理论,就是“人性本恶”,认为治理国家应该“以恶治善”,他将国家与百姓,视为对立矛盾的...
《劝学》作者荀子:被逐出孔庙,被骂孟子反义词,有两个天杀弟子
荀子的“性恶论”,是他思想的主核,也是《劝学》一文被写就的真正原因。他主张:人性本恶,所以,我们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对抗人性之恶。学习如何能对抗人性之恶呢?荀子说了:学习是抑制我们沉沦的一剂良药,所谓“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意思是说,我们的天性是恶的,所有的善良,都是后天人为的结果,也就是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