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二十多年,三峡新闻摄影的汗水与收获
三峡工程浩大、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不少初到这里的记者为之困惑——不知该从哪里入手采访拍摄;三峡建设者工作紧张,节奏快,很少有时间坐下来接受采访;有时摄影者的照片画面很漂亮,但找不到其背景资料及意义,也就找不到新闻点;甚至有的摄影记者还出现了张冠李戴的错误——如把工地上的建设者坐在建工棚窗户上看...
方本良:用镜头“抢救”三峡文化遗产 15年拍摄6万余幅照片
2008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方本良。受访者供图华龙网发华龙网10月27日18时50分讯(记者肖子琦)挎着摄影包穿梭在重庆万州古城,不时举起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一幅幅即将没入江底的景象。他说,要抓紧最后一点时间,用镜头“抢救”三峡那些即将永沉江底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历
三峡大坝还能撑多久?美国专家分析后,得出的结论竟让人难以置信
只要再过十年,三峡大坝会继续向下游移动,甚至距离可能达到四十米。不仅如此,一位美国专家对外宣称,我国的三峡大坝使用的材料十分劣质,混凝土达不到国际上的标准,三峡大坝的使用时间将短得超乎人们想象。据所谓的美国专家估计,这项耗资千亿的三峡大坝工程使用寿命可能仅仅只有五十年,这无疑引起了许多人的讨论。无独...
资讯|“百年三峡——宜昌市三峡美术馆馆藏摄影精品展”开幕
展览作品跨越了近150年的时光长河,从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逊的首批三峡影像,到美国著名摄影家德米特里·凯塞尔的纪实作品,再到中国老一辈摄影家及当代摄影师的精品力作,每一件作品都是对三峡历史文化的深情凝望与艺术再现。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三峡地区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更见证了三峡工程这一人类壮举从构想到实现的辉煌...
三峡大坝还能挺多久?专家“造谣”只有50年,实际寿命远超150年
实际上,卫星照片里的“变形”并不是大坝结构真的变了,而是由于卫星拍摄的角度、图像处理和地图拼接等因素导致的视觉误差。为了监测大坝的真实状态,中国工程师在三峡大坝上安装了1.2万多个监测仪器,可以实时监测大坝的各种参数,比如位移、应力、温度等。数据表明,自大坝建成以来,各项指标一直处于设计范围内,所谓的“变...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丨三峡水库今年首次开闸...
新华社照片,北京,2024年7月13日7月10日,长江三峡枢纽开启泄洪深孔泄洪(无人机照片)(www.e993.com)2024年11月18日。新华社发(王辉富摄)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举报被套住的股票不要扔,先测一测,反正不花钱还可查看诊股报告!广告钱坤测股了解详情评论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
三峡水库启动2024年175米蓄水
9月11日,船舶行驶在三峡双线五级船闸上游的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水域(无人机照片)。9月10日,三峡水库正式启动2024年175米蓄水。175米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设计的正常蓄水位。三峡水库在每年汛末蓄水,在枯水期至次年汛前逐渐释放并腾出库容,以“蓄丰补枯”调度,为当年冬季和次年春季长江流域的航运、供水、生态、发...
三峡水库持续泄洪
7月20日拍摄的三峡枢纽工程(无人机照片)。随着长江流域主雨区由长江中下游转移至长江上游,三峡区间来水量明显增加。在确保中下游防洪安全的情况下,按照长江委最新调度指令,三峡水库持续泄洪。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7月20日拍摄的三峡枢纽工程(无人机照片)。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长江影记:大江焕新颜
????2020年1月2日拍摄的湖北省宜都市枝城镇白水港村一处“上岸”的渔船堆放点(无人机照片)。“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我的父母都是三峡工程的建设者,可以说我是和三峡大坝一起长大的。2010年开始,我持续关注这个一起成长的“伙伴”,用镜头见证它的变化。
三峡枢纽累计航运通过量突破20亿吨
截至5月21日,三峡枢纽货运量达20.81亿吨。三峡工程的建成和蓄水,改善了长江中上游航运条件,三峡船闸和三峡升船机联合运行,形成了“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的通航格局。新华社发(王罡摄)5月23日,在湖北省宜昌市,船舶有序通过三峡双线五级船闸(无人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