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传播方式 讲述文物故事 让更多文化遗产“活”起来
《行走的博物馆》《文物里的中山国》两部图书,以河北广播电视台、河北博物院联合摄制的原创纪录片《行走的博物馆》《王公式时代》为蓝本,将纪录片精华文本进行适合阅读场景的再创作,以贴近文物、贴近历史的角度,让文物发声,让历史重现。“要想让更多文化遗产‘活’起来,应化古老为时尚,化小众为大众,让它们从专业...
携手共筑归乡路!纪录片《国宝回家》今晚开播
多年来,中法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展览交流、考古研究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持续不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历史为师,文化似友。为进一步推动中法两国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传递流失文物回归的价值和意义,两集纪录片《国宝回家》将于6月28日、29日19:23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CCTV-9)播出,讲述在中法两国通力...
以远见超越未见 从过来理解将来 中华文明史诗纪录片《中华》开播
2024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由北京市委宣传部策划指导,北京广播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中华文明史诗纪录片《中华》,隆重开播。《中华》第一部《龙的传人》,将于6月2日起,连续四天,每日21:00在北京卫视播出,次日19:00在新闻频道重播。大型纪录片《中华》,是一部以考古...
纪录片|汉服:衣冠里的华夏
汉服不仅是一种服饰打扮,也超越了衣服的本意,承载着衣冠之外的其他深层特质,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文化认同的表达。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和热爱汉服,汉服更加成为了民族内涵和文化自信的外显。通过传承、创新融合发展,汉服重新焕发生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推广这个浓缩了多种传统工艺、传承...
数字技术赋能非遗保护传承的逻辑机理与创新路径
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利用数字技术,汇集了丰富的非遗资源和信息,为全球用户提供了一个了解和学习中国非遗的在线平台。北京大学等高校开设的在线课程中包含了非遗的内容,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学生和爱好者参与学习。《我在故宫修文物》《舌尖上的中国》等纪录片在国际电影节和网络平台上播放,让全球观众深入了解了我国的...
东西问·名家坊 | 单霁翔说龙:故宫到底有多少条龙?
故宫还拍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通过介绍稀世珍奇文物的发现保护修复过程和一群年轻修复者的生活故事,打动了很多年轻人,也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如今,我做演讲、出书、参加综艺节目等,也都是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通过一系列措施,历经七八年的光景,故宫的观众人数、年轻观众占比,逐渐持续增长。
开票了!金红棉影展完整片单和排片正式发布
南方网讯一年一度的纪录片盛宴,金红棉影展再次正式归来。记者了解到,第九届金红棉影展于12月13日18点在官方售票平台淘票票开启售票。12月16日至28日,一批来自全球各地的优质纪录片将在广州、深圳上映。本次影展分为三个单元呈现,在“惊喜首映”单元,多部备受瞩目首映佳作等待观众;在“影展重磅”单元,是大师...
全文丨新时代人文经济学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充分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民本思想,深刻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旨归,是为人民谋幸福的思想体系与时代实践。“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11]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将“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全过程:政在养民,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发展的出发点;富民...
ATT推荐|数字技术背景下“非遗+”机场人文空间建设路径探析
例如可以使用高清投影、LED大屏幕等多媒体技术,播放非遗项目的纪录片、3D动画、虚拟复原等内容,让旅客在候机过程中直观感受非遗的魅力;创建触摸屏互动墙或者AR、VR体验区,旅客可通过佩戴VR头盔亲身体验非遗制作过程、历史故事以及文化内涵。利用云平台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线上非遗文化数据库和展示平台,旅客可通过机场...
【天桥摔跤】煌煌国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体育项目系列...
天桥摔跤煌煌国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体育项目系列纪录片来源:环球网-2015-11/0517:16举报责编:高鑫戈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环球时事秘鲁各界期待与中国携手开拓新机遇前10个月中国和秘鲁贸易保持快速增长中法就白兰地反倾销"恢复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