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龙年让考古告诉你,为何说我们华夏民族是“龙的传人”
四是墓主人脚下的蚌塑三角形和人的两根胫骨构成了北斗星象:三角形指代斗魁,两根胫骨指代斗柄,而后者又是立杆测影的象征——“周髀”之“髀”乃人的腿骨,又是测量日影的表,古人正是受人体投影的启示才发明了立杆测影这一天文观测方法,所以用胫骨和蚌壳组成的北斗星象应该同测影纪时有关。五是墓室主人脚下和两...
古人通过观象测时发现二分二至的日影连接成线, 形成时空和一观念
至晚在距今7000年前,上古先民已经通过“立杆测影”准确测定——太阳照射槷杆,一年中日影最短那一天为“夏至”,最长那一天为“冬至”;不长不短居中的两天,一为“春分”一为“秋分”。先民发现,“二分二至”的日影,恰好形成两条连接直线——子午线和卯酉线,各自所指为正北、正南,正东、正西,于是形成了“四方...
《山海经》所记载的“山经”范围或为步行所测
于是,先民便自觉地开始观测天象,然后发展成为“立杆测影”。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国先民的“立杆测影”实践,考古实物证明,开始于七八千年之前。测日影的“杆”,古人称“髀”,即人的腿骨,可知古人曾直接以自己的身体测定日影的变化。“夸父追日”所记述的,不是夸父追赶太阳,而是追赶“日影”,这是对史前“立杆测影...
七千年前中国应已确定二分二至,在史料中将其归功于帝尧
这告诉人们,在比陶寺遗址还早2000多年的时候,古人不仅通过“立杆测影”来观测太阳的运行,还在夜晚通过观测“三辰”来“观象授时”。“子午线”和“卯酉线”,古人称之为“二绳”,显然是古人通过观测日影而测定的。其不仅准确地指示了“东南西北”的“四方”,还将空间与时间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东南西北”四...
夏至的至,是什么至
中国的上古先民,测定夏至,还包括冬至、春分、秋分,测定的方法叫“立杆测影”,竖着的“杆”和丈量日影的工具,确定时间及方位的标准。据先秦《周髀算经》记载,上古先民最早是以自己的身体来测量日影变化的。通过与“晷”相关的另一个“昃”字,在甲骨文里左边是一个太阳,右边或者右上方是一个歪斜的人的形状...
李禹阶:陶寺文化与早期中国的初构
发掘者认为此长度是《周髀算经》记载的“地中”夏至影长,圭尺“中”与立杆(表)组合使用,正午时分测日影,以判定节令,制定历法,推测当时的巫师既可透过观测缝中线观察对面塔尔山脊日出判定节令,又可以通过圭表测定日影、判定节令(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祭坛体现了陶寺祭祀文化特色,为进一步探索陶寺的政治制度和权力机制提供了线索。
趣识传统,乐享节气丨来天文馆寻找夏日的专属密码吧!
模拟测日影“模拟测日影”小课堂中,科技辅导员小姐姐将带你跟随古人的脚步探索天空,学习圭表的奥秘,一起体验“立杆测影”,感受中国人对时间的浪漫理解。活动时间:6月22日10:30-10:5011:00-11:2014:30-14:5015:00-15:20活动地点:B馆505教室...
康熙如何使用法国科学仪器?
使用此绘图平板仪,可确定不同观测点之间的水平角关系,然后再利用测量距离的仪器,获得不同观测点的距离关系。故宫里还有一件铜镀金双千里镜全圆仪,它在18世纪时期由法国传入紫禁城。该全圆仪功能主要用于测量观测点的角度,其主要构造包括支架与仪盘。支架由圆盘形底座及中间的立杆组成,其中立杆上部有旋钮,用于调整仪...
北京天文馆“观象授时”展览印象之“立杆测影”
而关于“我”的时间尺度与空间坐标的身份认知,可以从最古老的立杆测影仪器——圭表中看出端倪。上古时期,中国古人就发现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其方向和长短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影子所具有的空间指针与时间刻度功能,启迪古人发明了最古老的确定方向、时刻、节气的天文仪器——圭表。“表”是测日影的...
中:立杆测影
所谓立杆测影,在村落空地之中立杆,观测太阳东升西落在杆上的投影,得出太阳运行规律,如果太阳被想象为神,即神的规律。中国型的科学思想和宗教思想由此而生。卜,最初源于对中杆投影的思考和记录;圭,是把四个重要时点刻记在中杆上。就测日讲,一天的日影长短变化把十二时辰显示出来,一年的日影长短变化,把冬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