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澍「史游急就篇」
胡澍,字荄甫,一字甘伯,号石生,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篆刻家。他以精通篆书而闻名,被赵之谦誉为“时称仙笔”的篆书大家。师承邓石如:胡澍的篆书从邓石如处得到启发,在邓石如的基础上融入汉碑篆额风格,结构上紧下松,字形较吴让之略为扁方,结字茂密,转折处自然圆润。赵之谦高度赞赏胡澍的篆书,称其为“我朝篆书以邓...
韩天衡:论篆刻巨匠的出新
综看流派印章创新史,后继出新的巨匠,不是不敬畏传统,轻率地摈弃前贤创新的理念,恰恰是在全面吸收、借鉴、消化的基础上,避同求异地去开拓更新理念。赵之谦的篆刻在理念上往往被评家简单地定性为“书从印入,印从书出”。这不免以偏概全,太低估了赵氏勃发的创造力。赵之谦不仅睿智地兼收并蓄了明代印坛的“印宗秦...
以传统之古 书写时代之新——关于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的思考
在运用新的文字资料以及新编字书研究方面,最突出的当属本届国展中篆刻作品的精深挖掘与多元呈现。以对秦印的挖掘与利用为例,进入复评的秦印模式数量不少,由于审读等多方面原因,尽管最终入选的七十多件篆刻作品中,秦印作品所占比例并不算大,但亦可追踵2023年全国第九届篆刻作品展之主题“印宗秦汉”的再深入。
特展细读丨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里的“小众”馆藏③印章(下篇)
胡澍说赵之谦“生有异禀,博学多能”,是位通才式的艺术家,在清代书法史上、绘画史上、文人篆刻史上都留下了浓重的笔墨。特别是在中国文人篆刻史上,他承上启下,锐意开拓,将金石元素引入篆刻创作,其“印外求印”的理念被后世诸多印人追捧,进而创出新貌,因此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赵之谦三十五岁游艺于京师,次年与...
【书画收藏】清代篆刻书画大师——赵之谦
在壬戌、癸亥、甲子(34至36岁)3年中,赵为魏稼孙刻二十多方,为同年同事老友胡澍刻近二十方,为金石家好友沈均初(应读为韵初)刻30余方。加上自用印及为其他好友的所刻之印,三年刻印二百余方,占赵之谦一生刻印的一半多。吴让之(1799~1870年)长赵之谦30岁,是当时惟一的前辈篆刻巨匠。魏稼孙在决定编《二金蝶堂印...
篆刻家潘广利印象
2011年天桥书协的一次书展,广利兄篆刻作品的展示方式,被传为美谈(www.e993.com)2024年11月21日。会员展出作品中所钤之印,大都为广利兄所刊,书法家耿世彪兄看出了其中的奥妙:“因人而异,印风对应着书风”。广利兄在贻我姓名对章时,说:“给你刻了两个老实的”。《中国篆刻家》杂志2016年第8期《书画撷英·潘广利》——知白守黑,...
【书画欣赏】 赵之谦仅用12方印作,立足近200年篆刻颠峰
在赵之谦44岁之时,为潘祖荫治印《金石录十卷人家》、又为胡澍治印《人书俱老》之后,南下赴任官职的赵之谦,从此"誓不操刀"。在其54岁再为潘祖荫治印《赐兰堂》时,其边款中写道:"不刻印已十年,目昏手硬...",这是赵之谦赴任江西之后唯一所刻的印章,也是他一生中最后的一方印章!盛年息...
韩天衡:再论五百年篆刻巨匠的出新
视野空前开阔,触角广伸,既学习借鉴周秦汉魏,又重视被前人视为不屑的六朝隋唐宋元时期印章中可掇取的妙趣。对玺印自初出到元明作了全面的梳理、学习、消化、借鉴、开拓。丁敬是二百年流派篆刻史上风貌最多而风格醇郁的巨匠。正是这一理念是前无古人的,崭新的,从而开创了耳目一新、从者如云的浙派。睿智的丁敬,...
胡澍 节录《史游急就篇》
胡澍节录《史游急就篇》胡澍(1825-1872)清代医家。字荄甫,又字甘伯,号石生。绩溪(今安徽省绩溪县)人。工篆书,得秦、汉人遗意。亦能画梅。工于篆刻。赵谦对他推崇备至,曾赞曰:“我朝篆书以邓顽伯为第一。顽伯后,近人唯扬州吴熙载及吾友绩溪胡荄甫。”并称“荄甫尚在,吾不敢作篆书”。
赵之谦篆刻
《中国篆刻名品·赵之谦篆刻名品》内页图原钤印蜕边款+实拍印石印面印文边款释文+关键内容解读印外求印咸丰末年到同治初年,赵之谦有过一段与魏稼孙、沈韵初、胡澍等友人潜心考订金石、精研碑版之学的时期。大量的金石文字文献为他的创作注入了新的灵感和取鉴来源。同时他对这些原始文字资源中艺术元素的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