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月亮的故事
我和月亮的故事●邹彦沛“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是我对月的第一印象,每到中秋,父母都会给我讲“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诸多神话故事,到了晚上,无际的联想伴我入眠……再大一些时,明月在我眼中又成了手电筒发出的光,明亮却又不那么耀眼,柔和却又不黯淡。如果将它与太阳和星星对比,那它是中立的。...
中国故事|科考、探月、跨海 “大国重器”铸国之底气
2010年的嫦娥二号发射,全国观众是首次通过新闻联播的直播看到了“嫦娥奔月”。嫦娥发射的全程直播是技术进步的体现,更是探月工程实力的象征。嫦娥二号实现了对月球的高精度测绘、嫦娥三号携“玉兔”号月球车成功着陆月球、嫦娥四号实现人类首次月背着陆巡视探测、嫦娥五号从月球正面采集1731克月球样品返回地球……我们...
“娥”在仰望~月亮之上~“嫦娥奔月”的动力找到了!
7500牛变推力发动机是为嫦娥三号着陆月球而研制的,是落月的关键设备,它在嫦娥三号任务之后还陆续帮助嫦娥四号、五号、六号实现了月球软着陆。在嫦娥六号完成月面采样后,装有月背样品的上升器需要从月球表面起飞,这就轮到3000牛发动机发挥作用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潘匡志:这个就是我们着上组合体的一个模型,我...
中秋嫦娥传奇:故事背后的真相
在那场血腥的厮杀中,嫦娥的命运充满了悬念。然而,神话赋予了她神奇的力量,她吃下不死之药,飞向了月亮。古人把月亮想象为美丽的月宫和寂寥的寒宫,又想象嫦娥独处月宫一定孤单,于是构思一只玉兔与她相伴。这个神话故事,体现了先民们对美的追求和对善良的向往。他们不愿让嫦娥死去,不愿美被掠夺,而是要让“美的化身”...
月亮之上的科技嫦娥丨在月背拍出爆款照片是什么体验?问问这位...
嫦娥六号成功取回了人类第一份月背样品,在这份成功的背后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今天的《月亮之上的科技“嫦娥”》系列报道,来认识一位“小小摄影师”。说它小,是因为它个子小、重量小,但它的本事可不小,它究竟是谁呢?小家伙大本领月背的专业“摄影师”...
中秋节趣谈:嫦娥为什么会住在月亮上?玉兔是从哪里来的?
中秋节的节日习俗之一,就是赏月(www.e993.com)2024年11月29日。小时候每次到了中秋节,三姐就带着我在院子里赏月,指着圆圆的月亮告诉我,月亮上住着嫦娥和玉兔。我就认真仔细地去观察,好像还真能看到嫦娥和玉兔似的。但为什么嫦娥和月兔会在月亮上待着?三姐没说。不过人到中年,在看了很多传说故事后,才大概有所了解。
嫦娥六号投入月亮怀抱 “踩”出这脚精准的刹车有多难?
嫦娥六号从地球出发,以约10公里/秒的速度奔向月球。当来到月球近月点时,必须及时地将速度大幅度下降到3公里/秒,才能被月球引力捕捉。想象一下,当你开车以120公里的时速在高速公路上疾驰时,你需要猛踩刹车,在短短几秒内把时速精确地降到36公里,不能是35公里,也不能是37公里,必须是36公里,而且要一次...
以月亮的名义,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中国人的浪漫!
中国探月故事,正是由一个又一个像他们这样的中国航天人所书写,并结集汇编而成的中华民族奔月新传奇。月球上的“中华印记”16年前,当日本月球探测首席科学家听闻中国的探月计划取名为“嫦娥工程”时,不无羡慕地说,“这个名字真好,一听就是中国的,还和月球有关。”...
全球首次月背取壤背后的故事
讲述全球首次月背取壤背后的故事1嫦娥六号一次广寒宫的“考古”之旅40多亿年前一个直径大约为100公里量级的小天体撞击了月球形成如今直径超过2500公里的艾特肯盆地此后多次撞击不仅撞出了月球深层次的物质也让这片区域盆地密布“坑中套坑”...
走进文昌航天发射场地面设备群体,聆听他们的追梦奋斗故事
今天,让我们踏铁轨,观塔架,走进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地面设备群体,聆听这群新时代航天人的追梦奋斗故事。擎箭架梯追梦路欲上青天揽月还■解放军报记者范恩达王凌硕特约记者胡煦劼通讯员徐斌如4月27日,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和嫦娥六号探测器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李汶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