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乡村看小康丨“掐辫子”比赛火热进行 编出花的麦秆扇扇来致富风
这里的辫子可不是头发,而是用麦秆编出的花,再制作成扇,各种各样的扇子带动周边老百姓上千人就业,麦秆扇也能扇来致富风。羊流镇官路村村民单传香:俺们这里都兴掐辫子,羊流镇(的人)都掐得很快。山东泰安新泰市羊流镇官路村村民张学美:都不耽误事,不耽误掐辫子,做完了饭接了学生送了去,回来掐辫子,掐完辫...
“掐辫子”,新泰市羊流镇2万余户群众的指尖产业
为发展壮大麦秆辫子这份富民产业,羊流镇引导当地村庄通过村集体领办成立麦秆编织专业合作社,让老百姓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掐好的辫子由合作社收购,仅“掐辫子”一项收入,每人每天在二三十元。与此同时,当地还借助相关企业拉长产业链,制造麦秆扇、辫子帽、坐垫、杯垫等工艺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村民就近就业机会。“...
“掐辫子”非遗技艺变身指尖大产业
69岁的羊流镇杨沙村村民高洪爱就是“掐辫子”的能手。“掐辫子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吃饭手艺。”高洪爱说。辫子的主要原料是麦秸,当地也叫“莛子”,即选用紧靠麦穗的麦秆部分。掐辫子前,将莛子拿出来用清水浸泡,使其变软就可以使用。“然后就像姑娘家编辫子一样,将麦秆编成辫子就行,我一天一般顺手掐3桄(一桄...
非遗麦秸扇,“摇”来共富风
分麦秸、泡麦秸、掐辫、编网、穿片、钉网、剪样、缝边、上把、修补……经过12道工序后,麦秸秆变成了一把把造型精美的麦秸扇。“基本工序和掐辫子差不太多,只是后面花样多一些。”很快,王家林村的许多妇女学会了这项技艺。“不止妇女,许多男的也学会了。”李霞说。前年,村里还组织过掐辫子比赛,全村男女老幼...
周口鹿邑:从“中国化妆刷之城”到“预制菜食材基地”
行走在鹿邑县农村的田间地头、大街小巷,时常会见到一群大姐、大婶甚至八九十岁的老太太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唠家常,一边手指翻飞,将小麦秸秆编成“辫子”。这是当地乡村妇女的挣钱门路之一。农闲时候,常有不少妇女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扎堆掐“辫子”,小麦秸秆在她们的手指间掐出一盘盘草辫,成为编织草帽的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