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徐悲鸿病逝,妻子给毛主席寄去一幅画,主席:有困难只管说
在整理徐悲鸿的遗物时,廖静文发现了一幅奔马图,她知道这幅画是徐悲鸿准备送给毛主席的。于是,廖静文将这幅画装裱之后,托人给毛主席送了去。毛主席收到信和画之后,感慨万千。毛主席最早关注徐悲鸿是在1948年底。当时一大批民主人士来到西柏坡,毛主席在接见田汉时,得知徐悲鸿仍滞留在北平,便托田汉设法转告徐悲鸿,希望...
从跟外公学画到画“仿丰画”
正如朱自清说的,丰子恺漫画就如一首首“带核儿的小诗”,将诗的世界东一鳞西一爪地揭露出来,让人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儿”,它们虽呈现为一幅幅静态的小画,但其实更像一方方动态的取景框,敏锐截取一幕幕社会、家庭生活、自然造化的生动瞬间,将其勾勒下来,引人或莞尔,或深思。抗日战争中,丰子恺携家眷从浙江桐...
什么,原来《清明上河图》画的不是清明节?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作,目前收藏于故宫博物院,这幅画长达五米有余,宽却只有不到25厘米,是一幅典型的长卷,画中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作为一幅有着近千年历史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不但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更被历史研究者视为无价之宝,因为古代没有影像科技,而类似清明上河图这样...
清明: 警策人间一幅画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携手天文,清明以绵绵春雨,洗冬之灰黄为青翠,濯天地浮尘为清朗,拷贝出一幅警策人间的水墨丹青。这幅画,慎终追远。“贤愚千载知谁是”“士甘焚死不公侯”,千百年来,清明首祭介之推,清明之神,忠孝之魂;炎帝、黄帝、孔夫子,民族精神的化身;乡贤先贤与先烈,忠孝文化的...
足不出户: 看台北故宫的珍贵藏画!
梁楷以大笔溽墨,自肩膀至衣服下摆,飞扬的笔势墨韵,有如爆炸性的轰雷霹雳,整幅画来,不出十数笔之间,就将一位独行,一脸眯笑的仙人,笔简形具地充分表达出仙人飘逸的气质。画完成于倾刻之间,却是一生画技千锤百炼的成果。梁楷的艺术创作,借酒助兴,酒酣意发,无拘无束,正是最真实的自我。
一笔一画都是缅怀致敬,金职院18位同学为72位烈士墓碑描金
为烈士墓碑描金的事情终于敲定,祝成芳和学生干部们立刻开始采买耗材(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根据墓碑上字迹颜色购置了金粉,按照字体大小粗细选定了毛笔,还有为了清洁墓碑而准备的抹布、刷子,最后大家还不忘给每位烈士们准备一束黄色菊花。金职院同学们为烈士默哀。“我们特意在清明前去描金,希望清明节时来祭扫英烈的人们可以看到金光闪闪的...
「美图」海棠依旧 · 共赏诗情画意的清明之美
时序清明,春风拂面,海棠盛开,彩蝶飞舞。作品《海棠依旧》(摄影/张杰贵阳孔学堂供图)在摄影师的镜头捕捉下,大自然中上演的这一幕幕“蝶恋花”绚烂美景,宛如一幅幅细腻的古典画卷徐徐展开,诗意盎然,令人陶醉其中。作品《海棠依旧》(摄影/张杰贵阳孔学堂供图)清明,这个古老而庄重的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剪画四季·清明丨一半澄澈 一半思念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南宋后期诗人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西湖春景:风吹梨花,清明又至。人们为了寻春,纷纷出城游玩。“在大好的春光里,踏青出游,感受春天的美好,享受与自然的亲近,是清明节保留至今的传统习俗之一。”朱晓红说,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欢乐与哀思共存,悼亡与...
视频| 画风筝、佩香囊、云祭扫…… 外国友人也赞清明文化活动有...
德国女孩和父亲体验清明文化活动。华龙网林红摄在现场,花蕊和父亲体验了画风筝和佩香囊。“好香!”香囊装好后,父女俩当场就戴在了身上。花蕊说,她来中国已经几年了,每到清明节,她的中国同事们就会回家,跟家人一块去扫墓,“去世的家人很重要,他们传授给我们文化,全心全意为我们付出,所以我觉得清明节祭拜亲...
从跟外公学画到画“仿丰画” ——丰子恺家的美术传承
那写生本很普通,宋菲君比画道,A5大小,后面衬着个硬壳子,旁边有根小绳子,拴着一支6B铅笔;速写的风景也普通,一眼望去,只是湖光山色里毫不引人注意的寻常一角。然而不久后,宋菲君在报纸上看到了这幅画的完成状态:题为“人民的西湖”,画面后景是西湖旖旎风光,湖面点缀着几只游船,前景则是人们扶老携幼买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