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莹剔透,瑰丽多彩,来自清代的玻璃之美|观展
《颜山杂记·琉璃》记载明代有生产“空之属”的泡灯、鱼瓶、佛眼等吹制器,现仅存明代模制玻璃仿玉配饰。清代引进欧洲的玻璃配方,可以进行复杂的吹制操作。除自由吹制小件器物外,模具吹制是制作复杂器物的重要手段。用金属吹管蘸取玻璃料探入器范中吹制,成形后脱范、打磨,辅以雕刻、绘画。蓝色透明玻璃八棱瓶清...
...嘉德艺术中心——《澄凝琼英——故宫博物院藏玻璃精品展》
在此基础上,套玻璃、玻璃胎画珐琅、点子玻璃等诸多工艺逐渐繁荣起来。1.吹制成器《颜山杂记??琉璃》记载明代有生产空之属的泡灯、鱼瓶、佛眼等吹制器,现仅存明代模制玻璃仿玉配饰。清代宫廷引进了欧洲先进的玻璃配方,可以进行复杂地吹制操作。除自由吹制小件器物之外,模具吹制是制作复杂器物的重要手段。
“彩云易散琉璃脆”的琉璃,原来是指……
湖南的玉石产量不高,以玻璃仿玉之风盛行。铅钡玻璃的特点是烧造温度较低,不太适合制作饮食器皿,宜于制作装饰、礼器和随葬品。“玻璃”一词的出现比“琉璃”晚得多。五胡十六国时期,《妙法莲华经》、《阿弥陀经》传入中国,其中的“Spahtika”被译为“玻瓈”、“颇黎”,是水晶、宝石的意思。自此开始,“玻璃...
已知最早的平板玻璃 出自南越王墓 目的可能是仿玉
关于仿玉玻璃,南越国时期的主要器物是“璧”。西汉中期以后,璧的数量减少,代之以带钩等。其中,出自南越王墓的22件镶在鎏金铜框里的平板玻璃,是迄今所知的时代最早的透明平板玻璃。南越王墓中出土了嵌蓝色平板玻璃的牌饰11对。这批蓝色平板玻璃牌饰长约9-9.5厘米、宽约4-4.5厘米、厚约0.16-0.3厘...
在中国古代,玻璃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呢?
明代曹昭《格古要论》中说:“雪白罐子玉系北方用药于罐子内烧成者,若无气眼者,与真玉相似。”“罐子玉”亦称“药玉”,是一种仿玉玻璃器,这个词在晋代郭璞注《穆天子传》时已经使用。从元末始,山东博山颜神镇逐渐成为北方的玻璃生产基地。明代,宫廷御用监在此设作坊。清初,颜神镇琉璃世家的后人孙廷铨撰写了我国...
越王勾践剑号称“天下第一剑”,剑上却镶上了玻璃,这是咋回事?
实际上,从出土的玻璃器来看,我国西周至战国时期的玻璃工艺已趋于成熟(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甚至,春秋末战国初,还出现了蜻蜓眼玻璃珠和仿玉玻璃器。可惜的是,我国古代玻璃虽然起源时间早,但发展缓慢,而且长期保持自己固有的特点,表面光泽晶润,“比之真玉,光不殊别”,透明度却很差,且质地“虚脆不贞”(《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语)。
琉光华彩:玻璃照见的中西文明
玻璃制品从整体上促使欧洲人更加重视细节。中国玻璃器则从玉石崇拜的传统出发,主要注重玻璃的仿玉职能,把玻璃器当纯粹的艺术品和宗教用品来设计。中国有高度发达的陶瓷器,因此在古代,玻璃器成为一种相对小众的艺术门类,但即使如此,仍然达到很高的水准,显示出中国工匠的聪明才智。
知识百科|火焰中诞生的“明月珠”——玻璃器
西汉无色透明玻璃杯图源:微博遗产君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玻璃器的重大转折时期,此时,外国玻璃进入中国,带动了中国玻璃器的技艺提升。玻璃器型仍以玻璃珠和仿玉制品为主,北魏时期之后多以玻璃瓶、玻璃杯等陈设品、日常生活用品居多;此时还出现了玻璃镜片,其明亮度与水晶丝毫不逊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丝路上的古代玻璃 “砂与火”的艺术
在春秋末战国初之际,游牧民族成为沟通东西方的中介。玻璃珠饰作为贸易品,进入中原诸地,并带来了蜻蜓眼制作技术。在西方技术的启发下,战国时期的玻璃工匠以本地原料自创铅钡玻璃,制作出了具有浓厚楚国风格的蜻蜓眼玻璃珠、印章、仿玉风格的玻璃璧、剑饰等。
【奔流文化·器物】东西交融 傲然千年的代莲花形玻璃托盏
陕西临潼出土的玻璃果、玻璃瓶,都是吹制的玻璃器。元代时出现了专门给皇家烧造仿玉玻璃器的“瓘玉局”。到了明代,玻璃已经不算是非常稀罕的东西了。明代的《天工开物》记录了制作玻璃的全过程。清代时,还专门设置里专门烧制琉璃和玻璃器皿的工坊,工艺已经与西方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