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书林·戏曲人物画丨不单是某个人物,更是表现人间百态的暗语
他笔下的人物带着强烈的个性,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间百态。他画的不单是某个人物,更是表现人间百态的暗语。因此,在著名美术评论家林木先生看来:“马书林先生的戏曲人物最直接而突出的特点就是——不是小品。”也就是突破了戏曲水墨画小品化的藩篱。在书法方面,马书林也是独树一帜。中国美协名誉主席冯远赞其...
可园雅集又迎佳客,探索瓷画陶艺、戏曲人物画的创新表达
展览布置简约雅致,分为“我见青山——写意山水系列”“水墨戏境——戏曲人物系列”“瓷上丹青——瓷画陶艺系列”“文心铸韵——艺术论著”四个部分。其中一个场景以李岗戏剧人物绘画作品《长坂坡》中的形象为元素,结合京剧《长坂坡》故事选段,以动画形式再现画中的戏剧人物,为展览增添趣味。李岗,是中国艺术研...
梅韵馨香 | 难以逾越的标杆——写在李东桥从事秦腔艺术50周年之际
东桥在这部戏的表演中除了担“担子”、耍“扁担”外,最精彩的还是他模拟打饼表演:你看他双手上下击掌,右手翻腕摁下,加之打击乐干鼓,梆子的击乐配合,看似简单但表演难度较大,欣赏性很强,又极符合人物的身份。这个小幅度的表演作为秦腔折子戏《拆书》其次,在传统表演程式上他有许多看点、绝活令观众难以忘怀。19...
中新人物|陈丽君:戏曲演员 哪有学成这一说?
陈丽君曾自我评价“又怂又勇”,她说,“害怕是我的本能,做是我的选择”——就像那一年,少女抱着犹疑,将已经绘制一半的画纸擦去,重新落笔。十余载春秋里,练功房外的星光与朝阳反复交替。腰功步法,扇子水袖,小花旦盘起秀发,扮成男儿郎,地板是凉的,汗水是暖的。陈丽君写真照。受访者供图重新落笔的陈丽君,成...
关良赠齐白石《戏剧人物》创作探析
关良戏剧人物(水墨册页之一)纸本设色纵34.5厘米横35.5厘米北京画院藏关良的水墨戏曲人物画创作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以戏曲人物为题材的创作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数量众多,叶浅予就曾回顾其发展脉络:“画戏,在中国的绘画传统中很早就有。‘宋人画册’里有两幅画杂剧的小品,山西赵城广胜寺元代壁画中有一幅戏曲演出...
专访冯远征(上)|既导又演,对张居正改革之难有更多共情
冯远征:所谓“一戏一格”,北京人艺的古装历史戏从最早的《蔡文姬》,到代表作《李白》,再到近十来年我演了《知己》《司马迁》《杜甫》,一脉相承又有很大的变化(www.e993.com)2024年11月13日。这些年我演古代的名人比较多,《知己》中的顾贞观是飘逸、执著的,我在舞台上的表演就要“帅”一些,借用把戏曲生活化后的方式,去体现出文人的轻盈感;...
专访画家韩硕:做人与作画都要做减法
韩硕:画人物画肯定不是越像越好,但也不是变形变得越厉害就越高级。变形不能太刻意,要适可而止。不管怎么变,归根到底还是要表现出人物的气质。写意人物画需要夸张与概括,但心里要有一个度,把握好度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艺术既要源于生活,忠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既不能脱离现实生活,也不能作自然主义的描绘。
《墨雨云间》吴谨言的头上为什么要戴“浴帽”?
诨裹专指戏曲演员戴的头巾。佩戴诨裹时,戏曲演员可不会将头发老老实实地盘成发髻,而是以一种滑稽的方式用头巾对头发进行缠裹,从而帮助其扮演滑稽搞笑的人物角色。《戏曲文物研究散论》中形容诨裹说:“至宋金杂剧院本,演员更喜欢戴结成各种滑稽形状的头巾——诨裹,有三角形的,尖顶的,高耸的···总之,无...
中国戏曲人物画界“敲响”南翔锣鼓
从最早的巫傩到唐宋以降的中国戏剧印证了华夏丰厚的历史,在中国人物画谱系中,戏曲人物画(又称“戏画”)是一种独特的存在,是戏曲艺术(主要以京昆为主)和水墨的有机结合,金元时期就有反映杂剧的壁画,明代陈老莲也喜“戏画”,他创作的插图版画《西厢记》集中体现了文人的“雅”与民间的“俗”。在这部作品里,陈老...
圆桌|戏曲人物画如何变形:发自内心有真趣,借鉴传统与民间
丁立人(知名画家):戏曲人物画是一定要变形的,倘若如实描写那倒不如照相了,关键是怎么变形,我以为要变得自然,得发自内心,要变得有趣。谢春彦(中国戏曲人物画研究会会长、画家):中国画因为讲究线条,是笔墨的艺术,变形其实与书法中的丑书有类似性,再比如儿童画因其天真都是变形的,傅山有一句话是“宁拙毋巧,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