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之战——二十万唐军覆灭后帝国的哀恸
就是这么一支由当世名将领兵、精锐边军组成的招讨大军六月初四出关,初八便被安军埋伏,落着个全军覆没,仅有八千多人仓惶逃回潼关,印证了那句“兵败如山倒”的谚语。要知道哪怕是后世明朝的土木堡之变中的明军也不过是伤亡过半,余者失散逃回各地。而身为主将的哥舒翰也只得在手下不愿重蹈常清、高仙芝等人覆辙的绑架...
被夸上天的明宣宗朱瞻基,做的一个决定,埋下土木堡之变的祸根
看后来土木堡之变的后果就知道,京城离前线太近,很危险的。被派去打前站的人,就是朱瞻基。这次有了朱高炽去世后,开头的那一幕。虽然计划没成功,朱高煦依然没死心。他随便找人写了点政策建议送给朱瞻基,试探对方的态度。朱瞻基刚刚上位,很多计划都没完成。就故意表现的很软弱,什么要求都答应。这在朱高煦看来...
土木堡之变打折了明朝,文臣武将战死一大片,明军战死将近三十万
三、土木堡朱祁镇被俘,大明生死存亡公元1449年8月13日,大军行至距怀来县城仅20余里的土木堡,由于辎重没有到达,王振死活不肯进城,就这样倒霉的朱祁镇也被迫在土木堡里住了一夜。但这一夜之间形势急转直下,转天,土木堡便被蜂拥而至的瓦剌大军包围了,此时的土木堡外无援军、内无粮草,就连饮水都成了问题,...
土木之变,明朝三大营覆没,武勋贵族团灭,究竟谁该为此负责?
土木堡之变,明朝损失巨大。京师三大营,二十万精锐,全军覆灭。永乐朝留下的武勋贵族,太师英国公张辅,泰宁侯陈赢,驸马都督井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战死,一批名将就此殒命。朝堂之上的高级文官,损失至少一半,包括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曹鼐,刑部右侍郎丁铉...
土木堡之变的那些输家们(上)
土木堡之变中明朝的军方无疑是大输家。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恭顺侯吴克忠、永顺伯薛绶等等靖难武勋集团成员都战死了。自朱棣靖难起,煊赫了半个世纪的武勋集团就此画上了句号。而随着靖难武勋集团的落幕,明朝的文官集团一枝独秀,明朝以文制武再也没有了阻碍。
土木堡之变:明朝的转折点,文臣武将战死超半,明军战死近30万
土木堡之变,被誉为明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影响深远(www.e993.com)2024年11月1日。文臣武将的战死超过一半,而明军更是伤亡惨重,近30万人殒命沙场。一个曾经叱咤风云、傲视群雄的大国,竟会在一场看似平凡无奇的战役中,遭受如此重创?这场战役不仅改写了明朝的命运,更成为了这个曾经辉煌王朝走向衰落的转折点。让我们一起追溯这段历史...
50万大军覆灭,66名大臣战死,土木堡之变留下三大谜团永无解!
土木堡,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的一个城堡,坐落于居庸关至大同长城一线的内侧,是长城防御系统组成部分。谁也不会想到小小的土木堡会成为埋葬一代明朝精英的地方,这块地方小到给五十万战死的明军士兵一人安排一个墓穴都不够用。很多人把土木堡之变看成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我完全赞同,可是土木堡之变没那么简单,...
没有丢脸的庚戍之变 明朝都不知道在土木堡战死的先辈多厉害!
土木堡之战前后的蒙古联军,至少有50000人的精锐骑兵,质量甚至好于后世的阿勒坦汗。被他们击败的明军,同样也是8-10万之众的优质力量。除了朱棣时期留下的京营,也有长期活跃在大同、宣府两地的边军部队。这些人马的全部折损,几乎让朝廷感到无兵可用。连绵不断的远征麓川和东南矿工起义,也以最大程度消耗着官军兵力。
于谦也没打过仗,为什么土木堡之变后,他能打赢京师保卫战
正统十四年,这是明朝开国以来,局势最严峻的一年。明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不仅多数将领战死,就连明英宗也被瓦剌俘虏。紧接着瓦剌企图用皇帝做人质,明朝形势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地步。就在这时,主人公于谦出场了。明英宗被俘后,朝中群龙无首,人心惶惶,不少大臣甚至提出南迁。只有于谦等少数人坚决反对,并毅然决然站出...
土木堡之变到底有多惨?明朝自此迅速衰败
这会儿就剩了朱祁镇孤家寡人了。没有什么说的?只能是束手被擒。这就是明朝正统年间著名的土木堡之变,也被称为土木之变。俗话说,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土木堡之变,就是一个典型的不懂军事的人瞎指挥,造成20万大军惨败的这么一个军事战例。土木堡之变是正统14年的历史事件,不过追根溯源,是从宣德时期就存在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