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糙度Ra为什么用0.8,1.6,3.2,6.3,12.5表示?解开我多年疑惑!
它适用于测量RZ和Ry为0.8~100微米的表面粗糙度,需要人工取点,测量效率低。4、干涉法利用光波干涉原理(见平晶、激光测长技术)将被测表面的形状误差以干涉条纹图形显示出来,并利用放大倍数高(可达500倍)的显微镜将这些干涉条纹的微观部分放大后进行测量,以得出被测表面粗糙度。应用此法的表面粗糙度测量工具称...
解读电子双缝干涉实验,为何让科学家感到恐怖?
但奇怪的是,一旦放入线圈,干涉条纹就消失了,而取出线圈,干涉条纹又出现了,不管谁做,在哪里做,结果都一样。人们称之为单电子双缝干涉延迟实验。3.3、量子擦除实验现在将之前的电子双缝衍射实验再改造一下,确认可以产生干涉条纹后,小心操作一个缝隙的挡板直到干涉图样消失。这表明,因为可能获得路径信息,干涉图样被消...
干涉SAR的概念
InSAR指的是合成孔径雷达的干涉测量技术(InterferometricSyntheticApertureRadar),是对SAR技术的一种扩展,其工作原理是利用SAR对相同地区拍摄两幅影像,经过干涉获得该区域的干涉条纹图,干涉条纹图中则包含该区域的地形信息。InSAR示意图在监测由地震、地面沉降、滑坡崩塌等现象导致的地表形变时,需要将干涉相位中的形变...
深度长文:解读电子双缝干涉实验,电子为何“既是粒子又是波”?
如此一来,甲就会率先到达接受屏幕,在屏幕上形成干涉条纹,当然需要多个电子才可以。而乙到达屏幕的时间会晚一些。物理学家们是这样操作的,在甲到达接收屏幕形成干涉条纹之后,而乙还没有到达屏幕之前,对电子乙进行观测,他们发现电子甲原本已经形成的干涉条纹竟然也会神奇消失!这太不可思议了,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你看到的可能都是假“全息” 来看看真的全息显示是啥样
而全息显示就是利用光波的干涉原理,在物波场(物体光波波动所涉及的空间)中引入一个参考光波,使其与物光波(光源发出的光波经物体反射后形成的光波,其相位和振幅会发生改变)在记录平面叠加产生干涉条纹,将干涉条纹记录下来,即“全息图”。当用特定的再现光波照射全息图时,就可以重现出原始物光波,从而形成原物体逼真...
并行曝光读出结构光照明显微镜(PAR-SIM)
结构光照明显微镜,简称SIM,是公认的能对动态亚细胞结构进行快速超分辨观察的有力工具之一(www.e993.com)2024年11月25日。它在空间中利用干涉产生的摩尔条纹将较高的空间频率调制到能够被物镜接收的低空间频率中,然后通过频谱搬移和融合扩大频谱范围,最终获得超分辨重建图像。同时面阵条纹照明方式使其具有低光毒性,特别适用于活细胞成像。
未来决定过去?在这种情况下居然是真的!
多次收集光子数据得到干涉条纹[2]量子延迟选择实验的主要思想可以用单光子的双缝实验来描述。考虑一个简化、粗糙的思想实验。改变原来的单光子实验装置,撤下接收屏,放置两个探测器接收光子,如果任一探测器接收到光子,说明了光的路径信息和粒子性;而原来放上接收屏的装置,却可以看到干涉条纹,说明了光的波动性。
量子,匪夷所思但不“高冷”
在重复了几百次、几千次之后,状况完全不一样了:此时,挡板上的撞击痕迹不再是两条条纹,而是多条纹干涉现象。而后方挡板最中间,也就是被前方挡板挡住的部分,居然是“微观保龄球”撞击概率最高的地方。这其实是以“游戏”的方式描述了物理历史上最经典的实验之一:单电子双缝干涉实验。
2023年国际十大科技新闻解读
研究人员通过快速连续两次打开和关闭半导体镜的反射率并沿着从镜反射的光的频谱记录干涉条纹,实现了这一目标。他们的实验发现,干扰发生在不同频率的波之间,而不是不同的空间位置之间。这项成果未来或有多种应用,例如用于信号处理和通信或光计算的光开关。
量子,匪夷所思但不“高冷”-光明日报-光明网
在重复了几百次、几千次之后,状况完全不一样了:此时,挡板上的撞击痕迹不再是两条条纹,而是多条纹干涉现象。而后方挡板最中间,也就是被前方挡板挡住的部分,居然是“微观保龄球”撞击概率最高的地方。这其实是以“游戏”的方式描述了物理历史上最经典的实验之一:单电子双缝干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