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考古发现淮河中下游稻黍共存可追溯至7000年前
人民网合肥1月7日电(汪瑞华)日前,中国科大科技考古团队发现距今7000年前后,淮河中游地区就出现了北方黄米(黍)和南方水稻共存的现象,这是目前淮河中下游地区发现最早的稻黍共存记录。该项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考古学权威期刊《考古科学杂志》。论文第一作者是中国科大特聘副研究员罗武宏博士,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大...
比甲骨文还早几千年,随州神农部落里探寻华夏文明起源
9月28日,“金秋随州”2024年全国媒体达人暨2024中国休闲度假大会媒体随州行活动走进神秘的神农部落,从岩画密码中探寻华夏文明起源。寻访:向炎帝敬香祈福寻根华夏文明神农部落景区位于随县淮河镇龙泉村,恰好位于中国南北分界线(淮河源),距随岳高速淮河站入口一公里有余。金秋时节,采访团的车辆蜿蜒穿行于盘山公路,...
我校科技考古团队发现淮河中游地区7000年前稻黍共存的最早证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生物考古实验室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利用植硅体分析法对安徽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地层沉积物进行研究,证明在距今7000年前后,该地区就出现了北方黄米(黍)(Panicummiliaceum)和南方水稻(Oryzasp.)共存的现象,这是目前淮河中下游地区发现最早的稻黍共存记录。研究成果以“...
淮河起源地和终点,淮河之美:流经四省,带你穿越自然奇观!
淮河的水力资源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福祉。淮河是中国东部地区的母亲河,它的起源地在河南省的桐柏山,终点在江苏省的扬州市。淮河的流域多样而秀丽,山区、丘陵区和平原交相辉映。它的气候也多变,在汛期经常会出现暴雨和洪水。淮河对于中国东部地区的分界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
淮河起源地和终点
淮河的终点是洪泽湖。在江苏省境内,淮河流经的地方是一个低洼地带,河床在此处逐渐扩大,最终形成了洪泽湖。洪泽湖是一个大型的湖泊,其面积和形态随着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在洪水季节,洪泽湖的水位会明显上升,而在旱季则会有所下降。淮河作为中国的一条重要河流,其起源地和终点的探索和研究对于了解中国...
文化中国行 | 淮河畔,“非遗”戏曲古韵今传
文化中国行|淮河畔,“非遗”戏曲古韵今传央视网消息:泗州戏是流传于我国淮河流域的特有剧种,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唱腔婉转悠扬、动人心魄,由于流传地区古时称为“泗州”,泗州戏也因此得名(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今天的《文化中国行》去看看这个戏种和泗州戏传承人们的故事。
重新认识粮食:小麦如何变馒头?现代中国稻作起源何处?
关于小麦的起源,学术界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中国是小麦的起源地之一,这些小麦都起源于中国本土;另一种意见认为,这些小麦同欧洲小麦一样,都是西亚、中东小麦的后代。当然还有第三种观点,中国的小麦,是本土小麦和外来小麦长期杂交选育而成的。
【文化中国行】淮河文化滋润中华文明
淮河文化的创新性淮河流域在农业、聚落和城市、文字等方面的创新创造,使之成为最早迈入文明门槛的代表性区域之一。如贾湖遗址,发现了原始栽培稻、骨笛、契刻符号等实物,证明了淮河流域是稻作农业的起源地之一,被誉为“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蒙城尉迟寺遗址,发现了迄今最完整、最丰富、规模最大的史前建...
文化中国行·特别报道 | 淮河流域的文明之光
淮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离不开淮河的孕育与涵养。历年考古发现构建了淮河流域较为完整的文化序列。距今9000年至7000年的河南舞阳贾湖文化、新郑裴李岗文化,安徽淮北小山口一期文化、石山孜早期文化,江苏泗洪顺山集文化,代表了淮河上中下游不同地区的史前文化。距今7000年至5000年的滕县北辛文化、泰安大汶...
深刻领会淮河文化的创新性
淮河文化的创新性体现在经济领域,尤其是在农村改革方面。在当代,淮河流域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凤阳县小岗村于1978年实行的“大包干”,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序幕。从此,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多种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开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赋予广大农民对土地的经营自主权,解放了农村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