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教授张引发:一路“追光”三十年
“张教授30余年与光打交道,我们在业务交流群都称呼他为‘追光者’。”“我是他的学生,也是他的‘粉丝’!”“我也是!”几名在名师橱窗前驻足的学员你一言我一语,渐次勾勒出一个“追光者”的军旅传奇……一路“追光”三十年——记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教授张引发■张耀广王鑫张引发教授与团队进行课题...
坚守强军初心 用青春描绘胜战航迹——记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王鹏
秋日长沙,实验室内,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王鹏正飞速记录着实验数据,一行行代码跟随光标“行进”。身为青年科技专家,今年不满40岁的王鹏先后攻克多项核心技术,为部队新质战斗力提升作出重要贡献。初心不改为强军王鹏(右)正在与导师吴杰教授进行讨论。“我从小就有一个当兵的梦想,因为在东北老家,大家都以升学和参军为...
让中国拥有更先进的高速飞行器——记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
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教授易仕和正在办公室伏案工作,电脑前摊着几本材料,旁边是厚厚一摞书,书角一侧微微上翘。正值暑假,校园里安静了许多。易仕和却并未给工作按下暂停键。他的日程依旧安排得很满:出差、开会、做实验……30多年来,这已成为他科研工作的常态。投身高速飞行器基础创新研究领域以来,他带领团队为...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易仕和——为国铸剑的科研先锋
学校已放假,国防科技大学教授易仕和并没休息,正带领团队瞄准一项新课题展开攻关。“搞科研要紧盯国家和军队所需。”从军31载,易仕和始终将人生坐标锚定在为国铸剑的创新之路上。20世纪90年代初,海湾战争爆发,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的强大威力,让当时还是青年学子的易仕和陷入深思:“我们国家何时能自主研制出如此先进的武器...
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军事人才——记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沈立
初秋时节,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某办公室,教授沈立正在“学员任务”本上撰写“下周计划”。为学员明确学习目标,规划学习任务,是他多年的教学习惯。案头上,厚厚一摞参编教材和思政案例集,也记录着沈立在三尺战位的耕耘积淀。20年来,沈立一心扑在教学上,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军队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学校优秀教...
科技创新的路永无止境记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教授易仕和
夏日的清晨,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教授易仕和正在伏案工作,电脑前摊着几本材料,旁边是厚厚一摞书(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投身高速飞行器基础创新研究领域以来,他带领团队不断突破,取得多项国际领先研究成果。科技创新的路永无止境,多年来,易仕和始终保持着冲锋的姿态。对部队的情怀从未改变...
国防科技大学张为华教授一行来校交流
张为华,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飞行器总体设计与先进推进技术研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持完成国家973、863等项目50余项。获科技奖励20余项、教学奖励10余项,出版专著/译著12部,授权专利17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200余篇。
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副教授张文为您讲述
随着声呐设备在探测中不断移动,海底目标就能像拼图一样被细分成许多块,一一捕捉目标的细节特征及高度信息。在这张“拼图”上,既有捕获的海底不同物体的形貌特征,又能帮助人们识别探测目标的种类,如同阳光洒在大地上所呈现的色彩缤纷的光学世界一样。不仅如此,它还能根据不同探测目的,选择不同频率的发射波束,对不...
永不停转的“陀螺”——追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新华社记者苏晓洲、张汨汨、刘少华激光陀螺——现代战争终极致胜的“武器之眼”,高新装备跨越星辰大海、实现精确运行和精准打击的“导航之芯”。已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高伯龙——中国“激光陀螺奠基人”,数十年里在一片片质疑中顶住压力,在一次次失败后从头再来,提出了中国专属的激光陀螺理论,并将理...
生命为中国激光陀螺燃烧——追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
这位老人名叫高伯龙,是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带领团队从零开始经过40多年艰苦攻关,攻克一系列世界技术难题,研制的多种型号激光陀螺,为我军大国重器安上了自主导航的“中国芯”,被誉为“中国激光陀螺奠基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