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普通话最标准的10个省市,东北三省上榜,结合地图了解一下
辽宁省的方言,主要分为三大派系。第一派是沿海地区的胶东口音,以大连话最为典型,“海蛎子味儿”满满;第二派是以沈阳、鞍山方言为代表的辽东口音,说话时尾音向上扬;第三派则是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铁岭、锦州口音,本山大叔说的东北腔,就是这一类的方言。纵观辽宁省全境,最接近普通话标准的地方口音,就是辽西的朝阳...
探寻辽东长城本溪李家堡子边墙_石墙_历史_什么
那么本溪的这一段辽东边墙历史,就应该有人来深入地挖掘它,让大家知道,万里长城也有我们一段,要引以为荣,从而保护它。我最早看到的明代辽东边墙的报道是,我县老一辈文史界的原县文管所所长佟铁山老师写的“长城遗址百里行——本溪县明代边墙考查录”,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我们本溪县也是拥有长城的。之后,我又沿着佟...
何国璠 韩昭庆:明清时期中国海图方位的演变
清前期对明代海防图图式的模仿可以视作传统的延续,与日本学者海野一隆所提传世地图具有的“旧态隐存”特点相符,而清中后期“海下陆上”海图的出现则需要新的解释。三、长卷与海疆秩序如前所述,以陈伦炯《沿海全图》及其谱系图为代表,清中期出现一系列“海下陆上”海图,如果我们跳出郑若曾的解释,重新面对古海图...
姜维公 张奚铭:试论明代辽东防御体系的演变及特征
明时期辽东都司地图(图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明朝完成对辽东的军事争夺后,城镇和边墙成为辽东军事防御的重要依托。目前学术界对明朝在辽东地区军事防御和辽东城镇已有所研究,但仍然存在视角单一、关联不足等问题,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在嬗变的视角下对辽东防御体系不同阶段的特征加以研究,抛砖引玉,以求证于方家。
杨雨蕾:《中国新地图集》和十七世纪欧洲的中国地理认知
杨教授介绍了《中国新地图集》的目录情况,在卷首彩色插图、卫匡国呈文和出版许可等内容之后,正文主体部分除了地图,还有大篇幅的文字内容。指出如黄盛璋先生所言,这部地图其实为地图和地志合二为一之作。正文的主体为17幅地图,其中1幅中国总图,15幅分省地图和1幅朝鲜半岛、日本、辽东合图,且17幅地图四周有经纬...
民国时期的中国历史地图是什么样的?明朝和清朝的版图对比亮了
第三幅是《周末七雄形势图》,该地图是战国七雄版图(www.e993.com)2024年11月18日。该地图反映的形势是战国后期,当时燕国已经占据辽东、赵国占据了河套平原、秦国吞并了巴蜀,许多小国已经消失。当然,这幅地图实在太过于简单,宋、鲁、中山等中等国家没有绘制在地图之中。当然这种画法对后世还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台湾的《中国历史地图》就是这种画风。
2006年,一张古代地图引起西方媒体高度关注,中国发现了南极?
其实,明代的《山海舆地全图》也绘制了南极大陆。所以,用南极大陆来质疑地图的真假是无效的。比如,有人说,地图上环渤海地区比例失常,把朝鲜和辽东半岛合在一起,一定是假的。有人根据中国地图学史说,中国古代地图绘制都存在着比例失调的问题。有人对比了1136年的《禹迹图》、1389年的《大明混一图》、1602年...
没有卫星以前,中国人画的地图是怎样的?
从黄河的形状及其“东流”和“北流”两个入海口、辽东半岛的轮廓与河流走向等细节的高度重合来看,《地理图》和《舆地图》无疑存在着直接的承继关系,或者至少可以追溯到一个共同的图源。因此,从《地理图》到《舆地图》山东半岛图形发生的明显变化(从不规则形到圆形),应该是图形绘制过程中的内部原因所致。
再看辽东高句丽遗迹,实地复查发现赤山山城等
位于辽东沿海的营口地区由于《旧唐书》《新唐书》等文献的记载,对于高句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1962年至今,在六十年的工作中,营口地区高句丽遗迹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一直未在学界达成共识。2020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文保单位选择了实地复查的传统方法,为过去工作中涉及到的多处城址遗存进行了复查,发现三处高句丽...
从本溪家乡说起,聊聊辽东地区的边防和烽火台
这张照片是去年拍的,近看台沟烽火台遗址,是一个方型的台子,原来寸草不生,谁知道这三十多年竟长了这么多的杂草,底座是条石砌成,早年在附近的人家看到过从这里扒的青砖,扁长型,大于现在的普通砖约两倍。这张地图详细描述了辽东边墙经过本溪地区的边墙,堡城位置,还有台沟烽火台的位置,有清河城堡、一堵墙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