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上海》|上海,正在崛起的博物馆之都
上海自然博物馆老馆古生物大厅然而,我也是直到拍摄这期节目,才从地方志的记录中知道,上海自然博物馆还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它的前身是1868年由法国人韩伯禄在上海徐家汇创建的“徐家汇自然博物院”(后更名为震旦博物院),和英国人办的亚洲文会上海博物院。徐家汇博物院亚洲文会上海博物院陈列厅17、18世纪,自然...
上海自然博物馆今晚开放,与B站合作直播“博物馆之夜”
为了庆祝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上海自然博物馆与bilibili弹幕网合作推出直播活动,这也是上海自然博物馆视频品牌“螺说频道”的直播首秀。受疫情影响,继“恐龙季”“科学之夜——百鸟汇”后,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博物馆之夜”活动首次尝试采用线上传播方式向公众开放。品牌项目“螺说频道”的“螺说”,意思是“说一说绿...
探寻新疆博物馆千年古尸的秘密,楼兰美女如何做到4000年不腐
新疆古代干尸陈列区主要有七个部分:罗布泊的楼兰居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楼兰美女,这也是新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高昌王国大将军张雄、小河墓地“微笑公主”、戴金面具的营盘人、且末男女尸、扎滚鲁克彩绘面人、阿勒泰石人石棺墓等。在考古界,对于古尸分好几类,主要有:干尸、冻尸、腊尸、鞣尸、湿尸等。要说到...
再现“恐龙盛世”,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预计明年正式开馆
老上海自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合川马门溪龙化石曾经是几代上海孩子的童年记忆。如今,新上海自然博物馆再现“恐龙盛世”。12月17日,上海自然博物馆进行首日内部调试运行,馆方将邀请专业人士、学生等前往参观,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后实施整改,预计将于2015年第二季度正式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曾经是中国最大的自然博物...
上海自然博物馆简介 静动有致的建筑宛如一只“绿螺”
上海自然博物馆建筑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螺”的壳体结构,盘旋而上的绿植屋面从公园内冉冉升起,静动有致的建筑宛如一只“绿螺”。建筑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融合“山水花园”的设计风格,采用“自然生态”的设计手法。中心景观区的160多种植物呈岛状分布,犹如“原始森林”一般,与五个大小不一的“水池”组成一座...
500年明代古尸惊现上海,保存完整,皮肤仍湿润
上海自然博物馆研究员徐永庆通过多年研究,提出了另一种推断:杨福信的尸体未腐,会不会与下葬的环境有关?于是,专家们将目光集中到杨福信的墓上(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杨福信的墓室采用的是浇浆结构:四壁用青砖砌起,棺椁放入后,再把三合土浆浇注在砖墙与棺椁之间。所谓三合土,是用糯米熬制成浆,再加上石灰、黄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上海自然博物馆巡礼
上海自然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博物馆之一,筹建于一九五六年,陈列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内容包括古动物史,古人类史,现代动物三部分,现代动物又包括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加上上海地区古尸展,海洋动物展览共有九个陈列室。
上海相册III|⑤延安东路260号
上海相册III|⑤延安东路260号编者按静谧的动物标本,朦胧的光晕浮动,摄影师陆洁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下称老馆)即将关闭和搬迁前拍摄了这组系列《自然的回声》的照片。场馆里强烈的福尔马林的气味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展厅陈设似乎让她瞬间离开现实回到过去。在那里,陆洁的幼年记忆和对于往昔老馆的印象被唤醒了。与此...
这位老人将族谱捐献国家,背后是上海古老家族六百多年历史!
因为围观人群很多,民警到现场维持秩序,待上海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专家到工地后开挖墓穴。墓盖20公分厚、有数吨重的花岗石板,打开棺盖后,浸泡在紫褐色棺液中的尸体竟然未腐,墓碑上书:“明故严公南野墓志铭”。次日(10月29日),《解放日报》以“闸北昨日出土明代古尸”为题作了报导。严栋生翻阅当年《解放...
明代古尸500年不腐之谜——明代古尸惊现上海
以前出士的大部分千尸都来自新疆戈壁滩或者是沙漠地区等气候极端千燥的地方。可是杨福信尸身的所在地上海气候潮湿,在这样的环境里尸身又怎么可能保存下来?上海自然博物馆研究院研究员徐永庆通过多年研究,提出了另一种推断:杨福信的尸体未腐,会不会与下葬的环境有关?于是,专家们将目光集中到杨福信的墓上。杨福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