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内核并非固态而是超离子态
美国时间2月9日发表于《自然》期刊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地球内核并非传统认知的固态,而是由固态铁和流动的轻元素组成的超离子态。这一突破性研究进展,将成为地球内核研究的新起点,或为揭开地球内核之谜提供研究思路。地球自形成以来,距今大概44~46亿年。科技的进步,使人类能够“上天”“入海”,但至今,“入地”仍然...
麻省理工:35亿年前月球内核曾是超级发电机
本项研究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行星科学家本杰明·维斯,他认为我们目前掌握的行星磁场理论暗示天体内核需要拥有强大的液态金属物质,地球内部就是如此,强大的液态金属环境的循环创造了地球磁场。“行星发电机”其实是一个感应的过程,液态金属循环产生的能量转换为磁场,比如科学家发现一种液态的氧化镁物质就有助于系外行星产生...
地球外核和地幔交界处存在神秘结构,岩浆海洋还是远古海洋的遗迹
想必你能回答出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3层圈层结构构成,而且地核又分为液态的外核和固态的内核。现在通常认为,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像树桩上一圈一圈的年轮。不过,一些新研究告诉你,地球的结构远没有如此简单。人类上天的历史已有百余年,人类突破大气层的历史也有60多年,甚至人类第一次踏足几十万千米外的星球也...
地球内核振荡的地震学证据找到
内核是由液态外核冷却凝固而形成,这个过程会释放热量和轻物质,从而推动外核的对流运动,激发和维持着地球磁场。由于内核藏在地球最深处,目前直接探测它的手段极其有限,结构和运动特征研究被认为是全球地震学研究的最前沿。固态内核被液态外核包裹,受重力约束而悬浮于地球最深处,科学家们一直猜测内核可能存在相对于地表...
地球的内核也在进化?科学家:内核进化,拯救了地球上的生命
20世纪早期,地震学家利用地震波探测的方式,根据压力波(P波)和剪切波(S波)在传递时的时间差,间接地推断出地球内部是一个分层的结构,即由固态的内核、呈熔融态的地幔以及薄薄的岩质地壳组成。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们又通过这种方法,推测出地球的内核直径大约为2440公里,而且其中的物质密度非常大。
地球的背面!太平洋上为啥没有形成陆地?最大海洋是天生如此吗?
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两部分,皆由铁和镍组成(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其中内核是固态的,外核是液态的,这一部分也是地球磁场产生的来源。地幔则占地球体积的大部分,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呈现半固态,可以缓慢流动。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中——地球内部的热量使得地幔物质热胀冷缩,形成了“热的地幔物质上升、冷的地幔物质下...
地球内核正在减速,如果地核停转,地球就会变成火星?
如果地球炽热的固态内核和停止运动,我们虽然还不需要担心世界末日,但内核的减速会影响地球的自转速度,可能导致地球自转速度变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可能会削弱我们的磁场。然而如果液态的外核也停止旋转,情况将立即变得非常棘手,因为外地核的液态铁镍如果停止流动,地球的磁场将瞬间消失。
回顾:地球正在快速失能或将提前“关机”?人类未来将何去何从?
地核有内核、外核,内核呈固态,外核呈液态一直在流动。这个流动产生了地球磁场,维持着我们的大气层。而美国和瑞士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地核与地幔交界的地方,有一层布里奇曼岩,能将地核的热量传递给地表,至于它能传递多少,目前还很难测算。地幔边界的作用过程除了布里奇曼岩,地核与地幔交界处还有一种叫桥锰矿的...
地球内核反向自转惊现:2009年奥秘揭开
地球内核的反向自转还与地球内部的热流有关。地球内核由于高温和高压环境,处于半固态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地球内核会产生热对流,即热量从内核底部向上传导,然后冷却并沿着边界降温下沉。这种热对流会影响到内核的运动方式,并导致内核的反向自转。地球内核还受到地球磁场的影响。地球磁场是由地球内部的电流产生的,而地球内...
刷新认知!地球内核不是固态,而是超离子态
地球内核不是固态,而是超离子态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认知的发展,这一次,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内部物质高温高压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和平、何宇团队,与北京高压科学中心团队联合得出的一项研究成果又一次刷新了我们的认知:原来地球的内核不是固态的,而是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超离子态。从90年代初至今,短短百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