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之光 | 为什么要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及如何构建
文化,广义上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指的是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因此,文化是一个统称。我认为,一个文明或者国家的文化的核心是知识体系。一个时代的知识体系在方方面面的体现和反映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化。中外文明演进史都...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科学观:物质是辩证发展的,人类和自然相统一
自古希腊以来,西方哲学就在追求永恒不变的“存在”,认为物质世界变动不居的现象不过是“幻象”而非真实,真正的世界在本质上是静止的、永恒的。牛顿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巨大助力,依然秉持着“世界永恒不变”这种古老形而上学的观念,牛顿认为世界不过是一台制作精妙的机械,遵循着既定的、可计算的轨道周而复始地运转,时...
哲学社会科学的演进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在阐明既有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属性的同时,也指明了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创造的另一个新路径,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改变世界的伟大实践中构建新型的、自主的知识体系。自主知识体系不仅深化了人们对人类...
何秀荣: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之我见
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学科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自然现象和物质世界,其知识不因国别、种族、文化、意识形态等差异而不同,甚至在时间维度上也不会因为昨天或今天而发生变化。只要物质条件不变,其结论就不变,并且作为正确的知识得到广泛公认。即使遭到强权禁止,自然学科的正确知识也至多只能被一时封杀。例如,罗马教廷禁止哥白尼的...
意识、自指与悖论:意识是科学语言中的哥德尔句子
2.科学是不完备的吗?3.意识的悖论僵尸论伽利略的错误1.解释鸿沟假设你生活在这样一个宇宙中:真实的你是栖居在肉体中的某种化身灵魂。或者是来自更广阔现实的某种智能主体,却被嵌入在一个模拟世界中(取决于定义,这两种情景可能并没有那么不同)。那么在这样一个身心二元论的宇宙中,科学会是什么样子...
哲学社会科学的演进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础和使命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这句话在阐明既有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属性的同时,也指明了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创造的另一个新路径,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改变世界的伟大实践中构建新型的、自主...
【中国青年科技奖系列报道】毛竹:探秘地球的前世今生
长期以来,毛竹带领团队运用实验手段,模拟地球内部极端高温高压环境,进行物质的物理特性研究,由此获得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解析地球内部圈层形成的原因、揭示不同圈层间物质的交换及地球内部的演化过程,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毛竹的贡献之一是发展了高温高压下原位测量矿物单晶弹性模量的实验方法。要想确定地球和行星内部...
超越牛顿第三定律:物质、生命和演化的统一科学
生命科学的发展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东西方哲学对生命有不同的解释。东方教义强调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提倡与自然和谐共处。“VasudhaivaKutumbakam”(字面意思是“世界大同”)是东方文明中的一个显著的本体论。在西方文化中,生命的主导哲学是“个人主义”,认为“生命是对权力的斗争”。
谢遐龄:康德哲学在当代中国 | 社会科学报
换句话说,人们分不清本然、心智建构的概念。最权威的例证是哲学教科书关于物质的阐述。一是说,物质独立于意识,意思是不经意识;二是说,物质是范畴、概念,即产生于意识。这种混淆无损于日常生活,但有碍于科学研究的深入。康德的辨析让科学家明白,科学概念是“物相”。第一批判无比精妙,世所公认。本文在此只提一...
“自然”和“人工”的边界:关于人工智能与合成生物学的讨论
它们都是工程科学,在不同且在某种意义上相反的方向上趋近于(自然)生物学。然而,有趣的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和合成生物学朝向自然生物学的发展突显了这两门科学与生物学本身的巨大差距,以及它们在“人工”性质中与生命存在的自然世界之间的距离。因此,“人工”的新概念是一种从工程和合成观点对生物学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