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强度下降超34%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4年度报告》显示,中国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成效显现,2013—2023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超过85%、60%的同时,碳排放强度下降超34%。夏应显表示,目前中国正在...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
由此带来了两个潜在问题: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由于绩效考核原因,对碳排放控制不佳年份的能源数据可能不予披露或者存在虚报,进而影响二氧化碳排放量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另一方面,通过不同类型化石能源的消费数量和碳排放因子相乘累加计算得到二氧化碳排放量精度不足,部分地区甚至可能存在较大偏差。
我国主要农产品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
高标准农田建设既能提高节水灌溉等新技术采纳率,又可以抑制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粮食增产与碳减排协同作用。多年数据分析表明,我国大豆、马铃薯、甘蔗等单位农产品的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对于未来发展,报告建议,贯彻落实《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稳妥推进生态低碳农业发展;协同推进丰产增效与绿色低碳发展,降低排...
石敏俊:能耗强度不再是约束性指标,开展碳排放总量核算是全面转型...
二是能耗双控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有些国家重点项目的能耗指标是单列的,不算入区域能耗控制指标中,而碳排放双控政策目前没有单列的做法。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对于国家重点项目碳排放的计算,需要做好政策衔接。三是电力的碳排放究竟是在生产端还是消费端计算有待明确。在能耗双控管理中,电力是在用电端进行...
...市场累计成交额近270亿元,2023年电力碳排放强度相比2018年下降...
截至7月15日,全国碳市场碳配额累计成交量达4.65亿吨,累计成交额近270亿元,市场运行平稳有序,2023年电力碳排放强度相比2018年下降8.78%。黄润秋表示,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
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实现双降
同时,从1994年到2018年,我国农业GDP从0.96万亿元增加到6.47万亿元,万元农业生产总值对应的农业活动碳排放强度也由6.32吨二氧化碳当量下降到1.17吨二氧化碳当量,这一最新数据已低于美国和德国,表明我国农业活动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www.e993.com)2024年11月17日。报告分析,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双降,主要得益于一系列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部门:铁路碳排放总量在2030年前达峰
坚持分类实施。遵循铁路发展规律,针对铁路基础设施、运输装备、运输组织、运营维护的不同特点,紧抓推动铁路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环节,精准施策、分类实施、稳步推进,鼓励有条件的领域率先达峰。(三)主要目标2030年,铁路运输综合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明显下降,铁路碳排放总量在2030年前达峰。绿色铁路规模、绿色客站...
中国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提速
刘炳江强调,当前,中国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新阶段,下一步,将按照有关部署要求,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同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基础能力,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建立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评估机制。持续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新进展。(完...
碳市场运行10年 覆盖1300家单位 碳排放总量占全市一半以上 全国...
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11月27日从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市积极落实“双碳”战略,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全市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在全国81个低碳城市试点评估中成绩排名第一。“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深入人心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明登历介绍,作为全国首批开展的7个试点碳...
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 科技导报
假说1:粮食生产技术进步有助于降低粮食生产碳排放强度。粮食生产活动的地区性较强,各地区农业资源禀赋不同,粮食生产技术水平、生产规模以及生产结构等存在较大差异,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对粮食生产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也存在地区差异。通常来说,经济社会发展、地区农业资源禀赋会影响地区的粮食生产技术进步,进而对粮食生产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