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档案劫
内阁大库隶属内阁,由典籍厅掌管红本及书籍表章,满本房掌管实录、圣训、起居注、史书及其他档案。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大库因年久失修,出现了严重渗漏,凡被雨淋的档案,仅保留了光绪元年以后的“备将来查考”,其余悉数焚化,“以免堆积”。目前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顺治、康熙、雍正时期的档案残缺严重,就是因为光绪...
明代内阁首辅、权臣、书法家严嵩的家乡分宜
有明清古祠堂所几十间,还有严嵩的故居“瑞竹堂”,更令我兴奋不已,不由得加快速度,一睹为快。公祠介桥村是具有千年历史的老村落,原有明、清古建筑古祠堂几十间,除总祠以外,五房派系都有各自的家祠,经过改革开放拆建和改建,现存古祠只有10间,最具人文价值的是有600多年历史的“毓庆堂”,现是文保单位。
明清皇帝“工作”上的异同,其实勤政与否并不重要
先将旨意下达到内阁,由内阁票拟并草诏,皇帝在此基础上加玺后才形成正式圣旨。不经内阁直接下旨(中旨)也不是不可以,但这种圣旨威信要低一档,官员们会诟病,部分官员甚至会以“内臣矫诏”为由拒绝执行。清朝皇帝在这方面就高效和直接太多了。康熙、雍正两朝建立起成熟的“密折”制度后,被授权的地方大臣可以越过上...
一得斋记|陈寅恪与内阁大档
史载,有清以来的内阁大库,设在“旧内阁衙门之东,临东华门内通路,素为典籍厅所掌。”当时,仅管理这批档案者就达200余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清廷风雨飘摇,内阁大库已严重损坏,这批内阁档案竟被当作废纸卖给了北京同樊增纸店。后来,这批8000麻袋的内阁大档,辗转为大收藏家李盛铎(字木斋)收购。本来...
明朝内阁根本不是宰相,以及什么才是宰相|文史宴
本文首发《南方周末》,欢迎转载。网络上很多明粉认为,明朝的内阁大学士发展到后来就是宰相,所以朱元璋废宰相之后“明朝无宰相”是对明朝的污蔑,甚至认为嘉靖、万历不怎么上朝,所以明朝后期是“虚君政治”,只要不被满清入关打断会自然形成“君主立宪制”等等。明朝没有
“安倍派”“黑金”丑闻发酵 内阁官房长官或下台
多家日本媒体9日报道,执政党自民党的派系“黑金”丑闻越闹越大,党总裁、首相岸田文雄可能撤换内阁官房长官松野博一(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松野博一(资料图)共同社、日本广播协会(NHK)等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不仅松野博一可能下台,而且内阁和自民党领导层也可能改组。
许倬云:明末中国知识分子承受西方的影响,在清代并没有消失
第二点,我认为清朝入主中原,他们统治的帝国始终是一个二元性的结构:汉地是中国的主要部分,而在经过几次大征伐,收服了蒙古、回部与西藏——这些汉人以外的世界,乃是北方草原上的“另一个帝国”,而大皇帝是所有北族共同的“大汗”,西方传教士也只不过是另一种归顺的北族而已。
同为“秘书处”,明内阁和清军机处,到底那个权力更大?
明内阁与清军机处均非法定的一级机构。两者都是在废除丞相制度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出现的新的王朝中枢机构组织形式。所谓非正式性,是它们与丞相制度下中枢辅政机构的重要区别所在。作为皇权高度集中与强化历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明内阁与清军机处之间的差异是多方面的。
刘文鹏:论清代历史地位
清朝沿袭了明朝的内阁制度,设内阁大学士掌票拟之权,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并明确赋予内阁作为中枢机构的制度化地位。但与此同时,清朝也对内阁政体进行了改造。其一,清朝在康熙、雍正时期,创立并完善奏折制度,对政务信息系统进行了变革。奏折产生之前,中央政务运行的主要行政文书是题本。中央部院大臣或地方大员的题本,由...
方志远:《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出版,附后记:作者对明代...
应该说,研究明代内阁是我从事明代史研究特别是从事明代国家问题研究的起点。而在研究内阁的过程中,仅《明史·职官志》的一句话,“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便会将研究者带向内监特别是司礼监,接着便是内府和外廷的关系。这是横向问题。而纵向,自然是巡抚、巡按、司道、府县、里甲。这是我当时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