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研究|李祥俊:儒家思想中的自我的自由
如梁启超对自由问题的认识同样经历了如何对待个体自我自由与群体—整体自由的问题,而孙中山作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政治家则自觉地弘扬儒家关于群体—整体自由的思想,以之作为民族复兴的现实思想力量。其后从张君劢一直到今天一些注重弘扬儒家自由思想的学者,仍然在这一思维路径上探索。一些海外学者,如狄百瑞等人则注意研究...
江畅、李雨欣:论精神需要的开发|人格|马克思|价值观|柏拉图|...
轴心时代思想家提出了众多理论化的精神体系,他们试图以自己的精神体系为蓝图构建个人精神家园。进入皇权专制时代后,统治者采用通过改造先秦儒家理论精神体系来构建的伦理纲常,强制性地迫使臣民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精神体系。在这个时代,其实不存在对个人的精神需要的开发问题,只存在对个人的精神施加影响,使伦理纲常转化为人们...
刘文鹏:论清代历史地位
以往的学术界在对政治制度展开研究时,更多着眼于该制度与皇权专制的关系,是强化了皇权还是制约了皇权。然而,这些制度毕竟也属于国家制度,对这些制度之政治意义的理解,除了皇权专制这个角度外,我们还应当看到它与“国家”的关系,在国家构建中所发挥的作用。二、文化上的多元一体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9月27日在全国民...
贾思京 刘岳兵:明治前期日本天皇宗教权威的构建
《每日新闻》的态度更为激进,直接以《帝王非神种》为文章标题,认为天皇统治的实质在于“以公道正理为一国主权之体”,皇权神授、皇统不衰的根源在于统治者坚持正义和美德,认为神权神种之说只是在野蛮社会、暴君专制社会流行,这种歪理邪说早该绝迹了。他们主张,所谓万世一系的皇统不是因为皇权神授,而是日本国民感戴...
郑泽绵:苏轼、二程与宋代心性工夫论|朱熹|宋明|孟子|香草|宋朝|...
正如苏轼所说的心对于手的不信任一样,皇权由于私欲多而自疑,不信任其臣民,把本来自然的协调合作关系,变成了事事都要依靠法规政策的“绳墨”的机械而不自在的主从关系。这正是“不自信而托于度量权衡”。苏轼认为政治应该“始之以至诚,中之以不欲速,而终之以不懈”,“至诚”者“视民如视其身……至诚无近效...
天高皇帝近:面向民众开放的皇权秩序建构——秦汉皇帝和民众之间...
所以,我们说皇帝和民众的结合只是一个皇权秩序建构的持续性过程,它本质上是一种皇权专制性和超越性的精妙结合(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它丝毫不排斥皇权政治还有另一面。比如,政治上对民众的压制和奴役,经济上对民众的压榨和盘剥,思想上对民众的控制和愚弄,法律上对民众的防范和歧视,生活上对民众的管制和束缚,其实都是皇权政治的常态。
启蒙思想家与中国-光明日报-光明网
也许是受沃尔夫的影响,腓特烈大帝不仅在柏林外波茨坦的夏宫里花了七年时间修建了一座中国塔,而且还亲自执笔,借一位想象的中国使者给中国皇帝的信札来告诫他的臣民要绝对服从:“欧洲和我们思维方式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很容易使用他们的想象力,也就是他们误认为是理性的力量,而我们则很荣幸地生为您的奴仆,坚定不移...
中国古代史学“国可灭,史不可灭”理念探析
“国可灭,史不可灭”的理念影响了中国古代中后期史学的发展,在催生系列官修前朝史的同时,也引发全面考述以往各种政权历史的趋向,对于本朝官方纂修国史也有启发意义,在中国史学史和文化史上都有重要价值。在探讨其文化意义之前,有必要先厘清该理念的思想实质。
2020·年度阅读︱“活的”政治史
皇帝的四库:乾隆朝晚期的学者与国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中描述的各路儒学思想争相向皇权献媚,以获得官方支持的现象。从这一点来看,诚如杨念群所言,道统和治统的合一使专制主义获得了最终的胜利,而士的精神则成为了最大的失败者。在与政治关系最为密切的暴力-军事领域,“活的”政治史同样能带来不...
科举制度被“中举的范进”给污名化了
有利于底层稳定的同时,由此选拔出来的人才、官吏,因为从小深受儒术的影响,往往会从内到外,践行自己受到的忠君爱国思想,贯彻“君君,臣臣,夫夫,子子”那一套。整个官僚系统虽然贪污、腐败等弊病无法避免,但同时保证了从上到下是一个大脑思维,积极维护皇权统治。而且,纵使有奸臣、贰臣,也不乏忠臣,哪怕是皇朝覆灭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