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大型腕足动物大长身贝研究获进展
大长身贝是体型最大的腕足动物之一,为早石炭世地层中的一类标准化石,在野外通常聚集成层,壳体宽达10厘米以上。而地史时期绝大多数腕足动物体型不超过2~3厘米。科研人员告诉记者,石炭纪是著名的巨型生物时代,除了人们熟知的巨型蜻蜓、巨型蜘蛛等陆生生物,海洋中同样生活着一些体型巨大的无脊椎动物,如菊石、腕足动物等。
袋貘,是一种类似牛大小的远古灭绝动物,体重可能达到500公斤
在海域深约200米内的陆表海、斜坡或台地平坦海底上,腕足动物经常是个体最丰富、分布最广的优势类群之一,它们牢牢占据着海底的统治地位。“也因其繁盛,我们在野外考察时经常会发现成千上万枚腕足动物化石个体,在岩层表面密密麻麻,俯拾皆是。”詹仁斌说。后来,在经受了奥陶纪末和泥盆纪晚期弗拉—法门交界期以及二叠纪末...
5.3亿年前苔藓动物化石现身 三幕式寒武纪大爆发假说有了新证据
苔藓动物与腕足动物、帚虫动物一起被称为触手冠动物,属于原口动物亚界,具有马蹄形的触手冠取食结构,其消化道呈现U型,肛门位于触手冠之外,故名外肛动物。苔藓动物的身体外面有表面细胞分泌的钙质、胶质或几丁质虫室,能保存为化石,但软躯体信息很难保存。距今约5.4亿年—5.18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是一个神奇...
苔藓动物起源向前推进至少5000万年
苔藓动物与腕足动物、帚虫动物一起被称为触手冠动物,属于原口动物亚界,具有马蹄形的触手冠取食结构,其消化道呈现U型,肛门位于触手冠之外,故名外肛动物。苔藓动物的身体外面有表面细胞分泌的钙质、胶质或几丁质虫室,能保存为化石,但软躯体信息很难保存。苔藓动物门被认为是奥陶纪大辐射的产物奥陶纪大幅射是发生...
【动物界全系列】动物界—古杯动物门
据资料显示,我国古杯动物绝大多数产于早寒武世中后期上扬子海盆大陆架地区,属远岸浅水区,沿川陕、川鄂湘、黔北、滇东北以及滇东南等地,近于弧形分布。之所以如此分布,与上述古杯的生活习性有关,还与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关。除此之外,在新疆库鲁克塔克、吉林科尔沁右翼前旗也发现了古杯类。
失败的试验品?——埃迪卡拉动物群
三分盘虫的印痕化石,距今约5.5亿年(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痕迹化石(Tracefossil)也称遗迹化石。指地史时期的各类生物在其生活活动过程,遗留的各种痕迹和遗物保存下来而成的化石。如保存在沉积物表面或内部的足迹、移迹、潜穴、钻孔和排泄物等。尽管许多埃迪卡拉生物都有着和植物类似的外形,但这些生活在海底的生物不可能享受到足够的...
奥陶纪——海洋无脊物动物的全盛时期
笔石是奥陶纪最奇特的海洋动物类群,它们自早奥陶世开始即已兴盛繁育,分布广泛。腕足动物在这一时期奥演化迅速,大部份的类群均已出现,无铰类、几丁质壳的腕足类逐渐衰退,钙质壳的有铰类则盛极一时;鹦鹉螺进入繁盛时期,它们身体巨大,是当时海洋中凶猛的肉食性动物;由于大量食肉类鹦鹉螺类的出现,为了防御,三叶虫在胸、...
大型腕足动物大长身贝研究获进展
近日,南京古生物所乔丽博士等在华南多次野外工作中采集了一定数量的相关标本,同时结合已经记录的大长身贝(Gigantoproductus)化石产地和地理分布研究分析了它们的分布和演化规律。大长身贝是体型最大的腕足动物之一,为早石炭世地层中的一类标准化石,在野外通常聚集成层,壳体宽达10厘米以上。而地史时期绝大多数腕足动物...
历经“五次生物大绝灭”繁衍至今 古生物“海豆芽”研究解密→
△三叶虫、恐龙、哺乳动物和腕足动物舌形贝地史延限(红线表示五次生命大灭绝事件)腕足动物舌形贝(lingulid)被达尔文定义为“活化石”。它自寒武纪早期出现,历经了地球动物出现以来所有的磨难和自然灾害,尤其是经受了地球最严重的“五次生物大绝灭”事件而繁衍至今。目前仍分布在我国广西和日本、新西兰等地的近岸浅海...
我国科学家揭密5.2亿年以来“海豆芽”繁衍奥秘
三叶虫、恐龙、哺乳动物和腕足动物舌形贝地史延限(红线表示五次生命大灭绝事件)。西北大学供图腕足动物舌形贝俗称“海豆芽”,被达尔文定义为“活化石”。它自寒武纪早期出现,历经了地球动物出现以来所有的磨难和自然灾害,尤其是经受了地球最严重的“五次生物大绝灭”事件繁衍至今。目前,仍分布在我国广西和日本、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