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的内战为何会以不同方式结束?| 国政学人
美国调解人理查德·霍尔布鲁克在回忆录中解释了这一决定:“真正的现实政治实践者本该不顾人道关切而鼓励进攻巴尼亚卢卡,但人道主义考量决定了我的选择。我认为美国不应为制造新的难民和更多人道灾难做出贡献。”克林顿政府的其他官员也支持这一观点。国家安全顾问安东尼·雷克和当时的联合国大使玛德琳·奥尔布赖特推崇谈判...
书单|美国人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许多美国人相信,进行像欧洲一样的探索将为美国在国际上赢得梦寐以求的尊重。美国从独立后到内战前进行了17次海外探险,其动机与欧洲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书从其背后的动因入手,讲述了在知识、商业、文化、宗教、奴隶制扩展和外交驱动下的7次典型探险,也阐释了这些行为在美国国内和国际上造成的影响...
1950年美国女作家逝世,临终前交代:把我的遗产和骨灰都交给朱德
1944年,《朱德传》在美国出版。这本书的出版引起了轰动,短短两个月内就再版三次。书中详细记录的朱德将军的革命经历,让美国读者第一次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领袖的真实形象。同年,史沫特莱还在全美各地举办了数十场演讲,介绍中国的抗日战争。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史沫特莱组织美国进步人士成立了"援助中国民主联盟"...
骗了观众,《美国内战》为什么会让有些人破防?
影片本身撑不起《美国内战》这么大一个名字,换个片名或许评分会高一些。仅有的扣题部分就是最后的炮轰林肯纪念堂和总攻白宫的象征意义,以及华盛顿巷战的步坦协同。但也都是小家子气的轻描淡写,血流成河、炮火连天没有,宛如战地记者回忆录,看着不过瘾,也不得劲儿。看似阵仗搞得很大,其实表面文章,内核依然是...
【影评】《美国内战》:想象的共同体之消亡
另一位著名的英国战地记者唐·麦卡林(DonMcCullin)在回忆录《不合理的行为》中回忆自己重返越南战场的感受:“所有的事情看起来是如此的不合理,那些死去的人,那些残废的生命,他们经历的所有这些都毫无意义,就像所有战争一样。”3电影中的李早年能摆脱这种良心煎熬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她“不问问题”,只记录。
美国内战小说《守夜》和西岸生活纪实《阿比德·萨拉马生命里的...
约瑟夫·普利策(1847-1911)1904年所立遗嘱中,便规定了四项书奖:一本美国小说、一本美国史著、一本美国人传记和一本媒体所作的公共服务史著奖(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1917年首次颁奖后,普利策奖委员会将诗集加入其中,传记或自传奖则在去年分拆成两个奖,如今共计小说、历史、传记、回忆录或自传、一般类非小说作品和诗歌六项书奖,加上...
抗美援朝:美上将李奇微回忆录记载,中国志愿军是最凶狠的文明人
而在他们的坚持下,世界也渐渐认识了这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强大与智慧。李奇微将军在回忆录中称他们是“最凶残又是最文明的部队”,这一评价,既是对他们战斗力的肯定,也是对他们人道精神的赞誉。在那个岁月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用坚定的意志,书写了一曲永不消逝的赞歌。他们是铁血战士,也是坚守和平的守护者。
宋美龄晚年拒写回忆录,一句话透出世态炎凉
她一生见证了神州大地经历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曾亲历过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有人建议她在晚年写一本回忆录,但她以一句话道出了人生的无常和凄凉。蒋介石离世,宋美龄旋即有计划移民美国。丈夫灵柩在台,她为何迫不及待要远渡重洋?据媒体透露,宋美龄罹患乳腺癌,需赴医疗技术发达的美国治疗;还有一种说法是丈夫已...
超过《瞬息全宇宙》只是时间问题
只是通过战地记者前往白宫的公路旅程,呈现战争中普通美国人的状态,以及他们的状态使战地记者陷入的自我诘问或迷狂。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剥离了隐喻与象征的微观视角的《现代启示录》。在我看来,《美国内战》并不差,它在面对一个诱惑巨大的主题时,表现出了难得的清醒与克制。
王鼎钧的回忆录
2007年,王鼎钧回忆录的四部曲已经出版了三部,第四部《文学江湖》是写台湾三十年,我深表期待之情。“我现在写得很慢,材料太多,有时候觉得慢一点也好,这是我现在唯一能做的事,如果匆匆赶完,以后做什么呢?岂不是等死?”王鼎钧说,抗战、内战、台湾,很多人写过,可是他写的有自己的特色:“如果一个作家讲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