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金丹之道就是洗髓经?这是错误的说法
再者,道家金丹之道注重的是内在的精气神的修炼与转化,如《周易参同契》所言:“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其核心在于通过炼丹采药等一系列复杂而精妙的过程,实现生命的升华和超越。然而,《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更多地侧重于身体筋骨的锻炼和外在功法的操作,与道家金丹之道通过内炼精气神以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存...
后山:从道家文化到道教实践的《老子想尔注》
注释《老子·道德经》的著作《老子想尔注》,在道教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生活困苦。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渴望寻找摆脱困境和精神寄托的方法。太平道与五斗米道兴起,《老子想尔注》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关于该书的作者,学界存在多种说法,有说是汉末张道陵所作,也有观点...
【文化中国行】淮河流域的道家哲学
孟子心性论以性善论著称,这来自于老子的本性自然、本性善的思想,以及稷下道家的心性学说;孟子强调养气,其气的学说源于稷下道家的气论。荀子的道论出自老子和庄子,荀子的气论源自稷下道家和庄子,荀子强调认知状态的“虚壹而静”出自道家的“虚”“静”学说;荀子以天为自然而主张天人相分,是对老子自然之天思想的发...
焕发中国经典哲学的时代活力——中哲史学会2024年会纪要
盖建民教授指出道家与道教一体两面,即体即用。早期道家和道教经典,其生命哲学思想主要是围绕治身和理国两个维度展开,历经“三变”,即由“摄生”而“卫生”,由“卫生”而“学生”。道教文献中蕴涵有深刻而契合百姓日常生活的生命哲学智慧,凸显了道家对个体生命处境的关怀与生命伦理思考。程志华教授提出,儒学史上曾出...
郑泽绵:苏轼、二程与宋代心性工夫论
此说继承了先秦道家思想:天地无心,任物自化。人们不怨飘瓦、不怒虚舟,因为它们无心。苏轼也有新的创见,笔者称之为“对身体整体协调性的信任”或“先行信任”(precursorytrust)。之所以叫“先行的”,是因为这种信任态度先行于那些由经验观察而作出的判断或信念。苏轼在诠释《咸》卦时表达了这一思想。《咸》卦的...
追寻“新的文化生命体”的精神根脉
如果说儒家以“尽心、知性而知天”的“有为”原则,追求“忠恕之道”的人格理想,那么道家则以“由道而性、而心”的“无为”方式,守望“恬然无思”“虚极静笃”的精神意境(www.e993.com)2024年11月18日。在长期的生命实践中,道家所讲求的无欲、常心、心斋、坐忘、“涤除玄鉴”、“复归于朴”等心性理念,与儒家的心性精神内在地构成了互补相...
中国禅是佛教的一个宗派吗?
从惠能开始,中国禅宗用道家的观念重新诠释了佛教的虚空。禅宗的本体论存在是道家化的“空”或佛教化的“无”。它的最终形式显示了道教在其演变中的明显影响,这可以通过黄檗禅师(850)的一段话来说明。在他的语录《传心法要》中,黄檗作为禅宗大师仍然是用佛教的思想和术语来解释禅,但他的解释显示出明显的道家特征...
赖贤宗:从武艺道合一阐释中华武术与峨眉道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9、当然太极导引与黄龙丹院龙门丹道二派理论中,都相当重视心性的修为,心意松透靠”无为”,务求炼养心性,反朴归真,也是太极导引非常强调的”拳是向内打”及龙门丹道强调的收视返听(感觉回收,观照自身)。二派皆重”不调之调”及”调而不调”。10有太极导引之基础的人,在练丹道筑基功之跳动旋转时,一启动...
荐书丨《〈道德经〉智慧100讲》:深入浅出讲授道家独特的生命智慧
7.《道德经》如何影响马斯洛的“道家式科学”?二老子所说的“道”8.什么是道?9.道是“有”还是“无”?10.惟恍惟惚:道到底有哪些特性?11.“道可道,非常道”究竟是什么意思?12.反者道之动:哲学家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13.有功但不居功:《道德经》里的圣人是什么样的?
...其心”与“依自不依他” ——章太炎革命情怀的禅宗心性思想底蕴
——章太炎革命情怀的禅宗心性思想底蕴文丨姚彬彬摘要章太炎平生将其革命理想奠基于传统文化的思想根脉上,尤为偏重于佛学,历来论者多重视其在《人无我论》中所称之“法相之理,华严之行”,也就是唯识学与华严学。但实际上,章氏于《答铁铮》文中强调的“自贵其心”与“依自不依他”佛教精神,直接来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