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速递|期待了6年,她们终于来了!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The...
在不同时期的谈话中,托妮·莫里森分享了她作为教师、编辑、作家、母亲多个身份的故事,以及这些经历对她写作的影响。她谈到《宠儿》和《所罗门之歌》深受家族故事的影响,也谈到自己的写作抱负和黑人身份之间的关系。托妮·莫里森深刻省思了美国社会的性别和种族偏见在文学中的根基,她是当代美国文学的良知。《琼·狄迪恩...
托妮·莫里森的《宠儿》意味着文学将会或者应该继续存在
在这个感人的故事中,塞丝的生和宠儿的死让读者理解了这种逻辑,但不是将其作为一种抽象的论证,而是带着一种生动的情感特质,正是这种特质让我们更可能做到不仅理解,而且肩负起我们该负的责任,在我们自己的摩利亚山上尽量做到最好。上帝不会让我们任何人只有塞丝的选择,尽管我们有可能一直在以某种方式做这样的选择,选...
《宠儿》、共同体与恐怖主义:托妮·莫里森今天为何依然重要?
这部小说充满着苦涩的诗意与紧张的悬念:女黑奴塞丝怀着身孕只身从肯塔基的奴隶庄园逃到俄亥俄,奴隶主循踪追至;为了使儿女不再重复自己做奴隶的悲惨命运,她毅然杀死了自己刚刚会爬的幼女宠儿;十八年后宠儿还魂重返人间,蚕食摧毁了母亲刚刚重建的生活。在托妮·莫里森逝世的消息传出后,《纽约时报》邀请一众作家回忆自己阅...
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于8月5日在纽约医院...
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ToniMorrison)于8月5日在纽约医院去世,享年88岁。代表作有:《最蓝的眼睛》(1970年)、《所罗门之歌》(1977年,获美国图书评论奖)、《宠儿》(1988年,获普利策奖)。1993年,因“其作品想象力丰富,富有诗意,显示了美国现实生活的重要方
《宠儿》作者托妮·莫里森出版新作,是一本作品回顾合集
此外,托妮·莫里森还回顾了自己的代表作《宠儿》《最蓝的眼睛》和《秀拉》,对这几部作品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满口鲜血》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外国人的家乡》(TheForeigner’sHome),《黑人很重要》(BlackMatter(s))和《神的语言》(God’sLanguage)。为“9·11事件”遇难者的祈祷、有关马丁·路德·...
托妮·莫里森:在价值重估的时代,认清我们与时代的关系
2019年美国当地时间8月5日晚,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在纽约病逝,享年88岁(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她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美国女性作家,代表作《宠儿》曾获普利策奖。在当下的反全球化局势中,莫里森为何仍然如此重要?莫里森的《宠儿》是伟大的小说,用莫里森的话来说,它的目标是让我们“重现记忆”奴隶制,尽管忘却似乎更有利于健康。
托妮·莫里森:捕捉“非人”历史中的幽灵
托妮·莫里森执着地为“六千万甚至更多”(长篇小说《宠儿》扉页题词)屈死的黑人呼吁,如托尔斯泰一样挖掘小说作为社会文献的潜力。在她看来,最好的艺术总是政治性的,作家应该让政治性和小说的美同时发生。她认为美国黑人与白人的老式关系仍然具有煽动性并且是尚未得到解决的。而她所做的就是以令人信服的方式改造老生...
诺奖作家托妮·莫里森:离婚后,她开始写爱,写背叛
就是在这种感觉里,莫里森开始写作《宠儿》——她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探究“自由”对女人意味着什么。人生就是这样,很多滋味,都是要撞上去后才会知道。包括她小说里的那些主题,始终是对于未知的寻求,“不知道”是她动笔的理由。她的这些主题,别人说永远都是关于爱。她说,“我点头,是的,但也不对——不全对...
【逝者】讲述排外视角下的“他者”:托妮·莫里森为何永不过时?
托妮·莫里森编者按:如果你读过托妮·莫里森的《宠儿》《所罗门之歌》或是《最蓝的眼睛》,那么你肯定知道,种族问题是贯穿莫里森几乎所有作品的主色调,她所讲述的故事,与美国历史上的奴隶制和种族歧视一样沉重。在2017年出版的作品《他者的起源》(TheOriginofOthers)中,始终致力于打破美国文学经典中的种族隔离的...
首位黑人女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逝世,托妮·莫里森:“当她开口,整个...
2012年,托妮·莫里森发表第十部小说《家》,这也是她的最后一部长篇。莫里森的作品均以美国的黑人生活为主要内容,笔触细腻,她将小说创作与民族解放使命联系起来,用她的笔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当今黑人民众的生存境遇,从中揭示出霸权文化对少数族裔文化的破坏。不仅如此,她还力图通过文学话语呼吁黑人知识分子转向黑人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