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丨傅白芦:在“泼朱走墨”中坚持走自己的路
他初学于板桥,后来师法自然,养虾于玻璃缸置案头,注意观察揣摩,因而“余之画虾已经数变,初只略似,一变逼变,再变色分深浅此三变也。”我看了手边藏有的《齐白石绘画选集》(湖南美术出版社)中的《游虾剪刀草》《虾蟹》《群虾》《草石游虾》等虾千姿百态,色泽透明,生动活泼,“似与不似”的高妙跃出了纸上。...
王学仲:文人画的艺术深度,是多种中国文化所垒成的高塔
在西方绘画中,强调物状的准确度及材料感的真实度,而我国的文人画却如以禅宗论画者董其昌之所见:“妙在能合,神在能离”。又如庄子之所说“目击而道存”。这种神之离、道之存,主要就是追求画家的哲理与禅机,就是以哲理主宰形质。文人画的理趣,虽非一般画手所能理解,也为一般观赏者带来很大的阻隔,但不能因此...
日本上氏拍卖2024秋季艺术品拍卖会精品赏析
深浅不一的蓝,这个蓝白搭配的印象几乎可以说是中国瓷器的代表色,在明初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带回了苏麻离青染料,此料发色浓重,且因其极高的含铁量有侵蚀胎体表面造成坑洼的特性,又被文人墨客追捧成一种“缺陷美”,在浓墨重彩处蓝中发黑,层次分明,犹如泼墨山水画一般深浅有度,渲染自然,且在明中期过后此料逐渐稀少...
画境与禅境:苦瓜和尚的笔下神通
清初画坛被师古之风笼罩,画僧石涛为唤醒人们对艺术精神的追求,对历史上关于“形神”的关系做了创造性的发挥,提出“不似之似”的命题,继而以“不似之似”的艺术手法来抒情表性,表现出绘画的奇妙境界。石涛“不似之似”的美学观点与禅宗“不即不离”之境在内在逻辑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甚至可以说,石涛的画境理...
山水画创作的时代精神与语言革新学术研讨会暨提名展主旨演讲纪要
根据中国崇尚中庸之道的文化传统和审美习惯,极端的个性自我表现、极端的变态心理宣泄和极端的几何抽象构成,都很难被中国公众理解和接受,齐白石主张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精神,更符合中国现代艺术的民族特色和中国公众的审美趣味。强化个性与简化形式也属于中国山水画的现代性特征,具体来说中国山水画的现代性...
他是清代绘画大师,堪称“清初四僧”之一,与八大山人齐名
其所写的《画语录》堪称经典画论,书中提出:艺术应与现实统一、借古开今论、不似之似论等(www.e993.com)2024年11月6日。此外,其还呼吁“我用我法”、“笔墨当随时代”等。这么多高深精妙的论点意义重大,一直影响至今。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著名美术史论家认真研究石涛晚年时期的画作之后指出:其晚年时期的部分作品,粗疏草率,艺术水准...
首次“八大山人与齐白石研讨会”:重看艺术传承的似与不似
具体说来,朱雪个夸张简逸的画风是中国画坛弥高至伟的山峰,在他身后的300余年,多有文人画家所追捧,而齐白石的孺慕之情,最可谓是“至老不衰”的。可以说,齐白石的艺术精进在于对八大精神性的延续、自我情怀的抒发与真挚感受的表达。正是早年临仿八大的“学而不似”,才使得他能够得鱼忘筌地“胆敢独造”,这也正...
玲珑艺荟|寸心如是|纪振民画语录!
◎苏东坡有诗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齐白石又曰:“画在似与不似之间。”前贤们一方面告诉我们,中国画是来源于生活的;另一方面又告诉我们,中国画不是照搬生活的。中国画的精髓在於写意,在於精神的表达。所谓以形写神中的形,是意象造形,这个形超越了生活中的形。
张森:重审科学观念与中国绘画的现代变革
足见西洋画家,对于一切自然尚未极俯察仰观之广,迁想妙得之功。”二是从艺术交流史的角度力证“印象派之所以能创现风景画者,间接实受中国画之启迪”:“在中国早已鄙视形似的时候,他们还死守客观世界的规则,竭力讲究远近法,明暗法,色彩法,比例法……其最高的造诣,不过惟妙惟肖的工匠艺术。”而“等到窃取...
石涛历史地位变迁考:从“名不出扬州”到“石涛热”的形成
这种批评就更激烈。梁廷枏主要活动于道咸时期。如果结合石涛《画语录》来理解,恐怕石涛生前就有类似的批评。总之,石涛是有一定的“名公卿提唱”的,但这些对于他的社会影响作用有限。石涛《狂壑晴岚图》二、“大江以南,当推石涛第一”的流行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这段时间,石涛的影响渐扩及长江以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