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和李世民的默契配合,二人转玩出了历史名臣的地位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太子李承乾的事情。李承乾行为不当和谋反,可能很大程度上与李世民过分宠爱李泰有关。而魏征是太子太师,但史书上没有记载过魏征规劝李世民和李泰拉开距离,除了临死前的那次。估计魏征明白,李世民是在玩平衡术,和李渊一样。这是没办法劝的。而魏征临死的那次劝,也没有改变李世民的行为。魏征...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的盛世长歌|观展
李勣随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破东突厥,灭高句丽,历三代皇帝而一直荣宠不衰,死后享国葬荣典,三梁进德冠自是御赐之物。冠径19.5厘米,高23厘米,是中国目前可见最早的唐代帽子。很薄的鎏金铜叶作骨架,以皮革张形,皮革之外再帖上很薄的皮革镂空的蔓草花饰。顶部有三道鎏金铜梁,两边有对称的三对中空的花趺。
英雄将军尉迟恭,四救李世民,两次谏言,一个身份传世
尉迟敬德听后,感动得热泪盈眶,从此,他忠心耿耿地效力于李世民。尉迟敬德一生中曾四次拯救李世民,并两次进言,还有一个流传至今的身份。李世民四次得救李世民作战英勇,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他曾多次身处险境,每当危急关头,尉迟敬德总是挺身而出,屡次救他于危难之中。初次:武德三年(620年)九月,李世民出...
庆余年中的历史人物:太子叫李承乾,庆帝是李世民,范闲又是谁?
李承乾之所以被废掉太子之位,除了“庆帝”李世民猜忌心重之外,魏王李泰也“帮了大忙”——李泰跟《庆余年》中的李承泽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太宗以泰好士爱文学,特令就府别置文学馆,任自引召学士。皇太子承乾有足疾,泰潜有夺嫡之意。”李承乾不用找,因为他没改名字,李泰和李承泽都喜欢附庸风雅,这...
李世民的过错何在?导致两子谋反,只因两件荒唐之举
李世民共有14个儿子,除了长孙皇后所生的李承干、李泰、李绩之外,其他都可以说是庶子。与李佑的其他庶子相比,显然人家不是李佑,所以会出问题。所以,李佑谋反纯粹是李世民的阴谋--李世民因为庶出而无法尽到做父亲的责任,为什么要让仇人的儿子做自己的副手呢?李佑从小不学无术,不断与李世民作对,最终谋反,这才是问题...
一代名臣魏征:生前被李世民称为镜子,死后被李世民砸墓碑
魏征是唐代名臣,善于进言,李世民是一代明君,擅长纳谏,一个知无不言,一个从谏如流,故而魏征和李世民被认为是历史上君臣搭档的典范,为后人津津乐道(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征死后,李世民动情地说:“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大唐名臣魏征和唐太宗李世民,对当皇帝都有什么样的解释呢
唐太宗说过一句有名的话,“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什么是皇帝,你有道,老百姓推举你你就是皇帝,你无道,老百姓不要你你就不是皇帝。这个话在古代,要不是唐太宗说的,那就是大逆不道,哪有什么皇帝要老百姓来评判,老百姓说你无道,就可以把你抛弃,别人说就要杀头,但是是唐太宗说,什么...
毛泽东评点李世民,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李百药,唐太宗时期名臣,与其父共同完成了二十四史之一的《北齐书》。李世民即位后,曾想效仿晋武帝司马炎,走“裂土封王”的老路,李百药上疏《封建论》予以规劝。引发毛泽东批注的这段文字,就出自这篇《封建论》。这段文字是李百药对李世民的称赞,他以“四道”誉之,而毛泽东则将其视为李世民处理政务的四种工作...
李世民文韬武略,为何宋朝君臣对他评价不高?
朱熹,南宋名臣,也是贬低李世民。《朱子语类》中,朱熹对李世民是这样评价的:汉高祖没有多少私心,他胸怀天下,是仁者之君。李世民私心很重,名义上是为了天下苍生着想,其实是假仁假义,自私自利。古代周公,以身作则,是臣子的模范;李世民手段狠辣,为了皇位,可以无视受阻之情。整体看来,李世民在“德”上有缺点。
他的仁慈,成就李世民的野心
李世民见到魏征,第一句话,劈头盖脸就训斥魏征说:“你为何离间我们兄弟?”李世民说这句话,是指魏征此前一直建议李建成,应该对李世民先下手为强,没想到听到这句话后,后来成为贞观名臣的魏征却强硬地回击说:“太子(李建成)就是性格太过仁慈,一直不忍心对你下手,不听从我的建议,才会有今日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