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国共的正面对决
10月14日,解放军大军进驻广州,国民政府又迁往重庆办公。11月西南战役后,再由重庆迁至成都。12月二野大军包围成都,国民政府在西昌设大本营,其余人员全部迁往台北。1950年3月,西昌战役打响,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个据点被拔除。……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国府官员们连着迁都好几次,惶惶不可终日。败退台湾后,老蒋愤...
杨奎松:七七事变后蒋介石的和战抉择
”七七事变后蒋在和战问题上的抉择也就此告一段落了。由上所述不难了解,无论在七七事变后,围绕着和战问题,蒋介石基于特定形势、环境与自身训练程度、性格特点,有过怎样的摇摆与矛盾的心理和表现,如果把蒋置于当时国民党领导层内来观察,我们还是不能不承认他在政治外交上的卓识与远见,仍胜过国民党其他军政领...
【记忆】七七事变:伪军数量超过日寇,为什么中国还能打赢抗战?
“七七”事变之前,日本统治者以为三个月灭亡中国,他们只看到了中国政府的羸弱。“七七”事变发生20多天后的1937年7月31日,蒋介石对身边亲信透露“可支持六个月”,他也只看到了国民政府手中的有限资源。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则是看到了中国民众中蕴含的巨大能量。弱国要不被消灭而且战胜强国,必须动...
“迁都重庆”:蒋介石为什么要放弃原定的洛阳,选择迁都重庆?
根据相关的记载,国民党的这次迁都的主要因素就是淞沪会战。在淞沪会战后的第二天就开始前往洛阳,但这并不代表选择洛阳时蒋介石的慌乱之举,相反蒋介石在日军进入东北的时候,就有迁都洛阳的想法。当时蒋介石设想,如果中日一旦开启战端,南京靠海,国民党海上力量又相对薄弱,所以南京在战时作为首都是具有风险的。那么为什...
毛主席和蒋介石,在得知南京大屠杀后,都是什么样的态度?
由于消息一直以来被国民党封锁,又身处条件艰苦地延安革命老区,毛主席得知南京大屠杀的时间,要比蒋介石晚很多。当日寇在南京,大肆屠杀我国平民和战俘、侮辱女性的消息传到延安后。一向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毛主席,罕见地在众多将士们面前,怒形于色,说道:“这些日寇的所作所为,就是典型的法西斯主义!”包括...
淞沪停战,准备雪耻,蒋介石对付日本人的两面三刀灵不灵?
由此可见,南京国民政府利用全面抗战爆发前的几年时间,围绕上海或明或暗进行的一系列军事准备,应该说为后来的“八·一三”淞沪会战打下了必不可少的基础(www.e993.com)2024年11月15日。参考文献1、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再论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
对于在本土抗击强敌的弱国一方,全面战争爆发越晚对自己越有利。国民政府在“七七事变”后一个月内就发动淞沪会战,迅速将战争实际地转化为全面战争,中国由是而有整整八年的全面抗战,这对由于战争消耗而形成的负面影响是可以想象的。当然,淞沪会战的意义也不可忽视。学界已指出,“这次战役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揭秘南昌空军抗战史:曾与苏联援华空军合力击沉日军最大主力舰
10月,南昌飞机修造厂(在今江西师范大学附近)建成,后改称第二飞机制造厂,抗战爆发后不久迁往四川南川。1937年七七事变时,全国作战飞机仅300余架,除待修者外,能实战的飞机约250架,都集中在南昌机场,分9个大队,大队下设中队,中队下有分队。中国空军备战期间的整训,就是在南昌青云谱三家店机场进行。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始末(四)
迁都重庆决策最后敲定1937年8月13日,日军侵略上海,淞沪抗战爆发。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揭露了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种种侵略,揭示了七七卢沟桥事变及上海八一三事变发生的原因及其经过,表明了国民政府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的心路历程,最后郑重声明:“中国绝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
七问"七七事变" :挑事日军的非正常死亡
七问"七七事变":挑事日军的非正常死亡《历史关口——蒋介石日记1931-1945》第三集“卢沟桥事变”后的中国,处于民族最危亡的关头:各大城市相继在会战中失守,首都南京也最终陷落。政权随时宣告覆灭。此时国民党内部也是一片主和的声音,日军也认为中日战争即将结束,拟建新的亲日政府。但是蒋介石选择“拒和、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