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科举时代的选官制度与文运兴替
作者将南北朝的选官制度划分为君主征辟、中央铨选、州郡察选三个层面,重点围绕中央铨选制度,特别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对文事活动的影响展开论述。科举制还未完全建立的时代,中央铨选制度对文运的影响无疑是最为强劲的,仅以尚书省为例略加说明。南朝的尚书省主要由尚书八座(即五尚书、二仆射、一令)及列曹...
公基速记:中国历代重要选官制度
选官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各自的方式。1.世卿世禄制“世卿世禄”制是西周宗法制的产物,在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下,依血缘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对周王、诸侯、大夫以及国王和诸侯手下的重要官职“卿”进行世袭,形成“世卿世禄”制,该制度反映了奴隶主贵族巩固其统治的企图。
从世卿世禄制到科举制,浅谈古代四种选官制度的演变
我国古代的主要选官制度有四种,先秦时期实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世卿世禄制;两汉时期实行以声望德行为依据的察举征辟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注重门第才能的九品中正制;隋唐时期创立了采用分科取士方法的科举制,直到清朝灭亡前夕才宣告废除。本文将探析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以及演变的原因。一、选官制度的变迁(...
南北朝的选官运作与文学“官样”的形成
南北朝选官制度的文教动机、铨选程序、官场生态与士人心态密切联动,促进了职官品第制度与以品定诗、以官论文的批评方式的生成。南北朝官制演进过程中诸制文书的孕育、产生方式以及政务文书的文体类型、功能、审美形态,具有区别于汉晋官制文学的独特品格,更为探讨唐宋以降选官制度与文学的互动关联提供了鲜活的历史样本。
2024辅警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文化常识):中国历代重要选官制度
4.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魏文帝曹丕采纳令陈群的意见创建,直至隋朝科举的确立,存在了四百余年。中正官指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主要职责为从家世、道德、才能等维度品第人物,将人才分为九等的评议结果上交至吏部作为选官的根据。由于魏晋时中正官一般是二品,二品...
《周礼》勾勒的廉政制度及其影响
在汉代,察举是其重要的选官任官制度,而孝廉又是察举的重要科目之一(www.e993.com)2024年11月14日。孝廉即孝子廉吏,举荐时二者分科察举。孝,指孝悌者;廉,指清廉之士。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即举孝举廉各一人。在两汉通常的情况下,孝廉则往往连称而混同为一科。两汉的察举与考试是相辅而行、相互为用的。察举加考试,是汉代选...
九品中正制在曹操时已有萌芽,随门阀制度衰落而取消
察举制是在西汉国家统一的前提下,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形成的一种荐举人才制度。九品中正制是曹魏政权为更好地统治和平衡所辖区的各种力量而逐步形成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察举制是在举荐的基础上加强考试。九品中正制是由专任的中正官拣选人物。但九品中正制不再像察举制由地方长官兼任,而是由中正专任,...
历代选官制度简表
选官制度名称等次程序举行时间科目内容任用利弊得失西汉孝廉岁举每年一次举孝、察廉孝廉多在郎署供职,再迁为尚书、侍御史、侍中、中郎将等官;在地方则为令、长、丞,再迁为太守、刺史。秀才(茂材)多为地方县令。贤良方正依对策情况,在地方任守相,在中央可任博士、大夫、列卿。
中国纪检监察报 | 陕西推出汉代廉政文化特展 文物里的廉政故事
《刺史六条》是西汉监察立法的重要实践,其内容及法律设计之范式对后来的监察立法产生了很大影响。《刺史六条》实施后,对地方官吏和豪强取得了较明显的约束效果,也使监察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澄清吏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汉代还重视对人才的选拔、官吏的遴选。察举是汉代选官最重要的一种途径。察举科...
《三国前夜》:一个“经学昌明”王朝的覆灭史
因此,东汉时期,儒家思想的能动性就跑到了社会的中间阶层,介于皇权和普通百姓之间的这样一个知识阶层,或者说精英阶层里,也就是士大夫。当时东汉选拔官员的方式,是从地方选拔茂才、举孝廉,这是很儒家的做法;以及皇帝和高官的征辟。在这种选官制度的推动下,汉代的精英阶层普遍修习儒学,这里面相当一部分人把儒家理想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