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懂这29个基本问题,才算入门西方哲学
后来,康德综合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看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外在世界是存在的,但是我们只知道它在我们感官中呈现出来的样子,至于它本身是什么样子,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认识范围,我们只能说不知道。17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关系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近代的西方的哲学界围绕着“知识的来源”这一问题也划分成了两个阵...
专栏| 陈先达哲学随笔
他们认为译名不准,主张唯物主义应译为物质主义,唯心主义应译为理想主义。如果这种说法能成立,那么整个哲学就要发生根本性变化了。()哲学的重要性在于,哲学思考能把对对象的认识提高到超越具体知识的水平。要对对象形成规律性把握,作出正确的解释,必须具备基本的哲学素质。不探索因果性观念,就难以发现规律,因为规律就存...
哲学| 陈先达: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是以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为划分标准的世界观问题,与道德高下无关。恩格斯提出哲学基本问题,是为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而不是对它们的贡献作价值评价。对如何评价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恩格斯另有标准。恩格斯曾经猛烈批判庸俗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同时赞扬黑格尔唯心主义中包含的哲学智慧...
马克思的历史观与哲学变革
唯心主义哲学家如是,即使是旧唯物主义者,由于用非历史的观点来看待人的活动过程,仍然拘泥于用某种抽象的观念、原则、概念来解释社会变迁和历史发展,也就不能形成对伟大历史联系的合理看法,因而在他们那里,“历史至多不过是一部供哲学家使用的例证和图解的汇集罢了”。科学历史观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石的。实践的观点,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综合
正是马克思全面了解了当时西方世界的科学体系和工业、农业、商业等各方面的技术发展,才能在此基础上提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一般规律。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一开始就具有跨学科的视角——马克思并没有像德国古典哲学那样,蜷缩在一个形而上学的王国中,...
以当代实践和学术主张,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重读马克思,不是为了宣称找到、拥有“唯一性”的马克思哲学的“本来面目”,不是为了学术上的标新立异,而是以当代实践为基础,构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客观真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思想创新、理论创造(www.e993.com)2024年11月5日。█用当代实践、科学和哲学本身发展的成果重新阐释已经成为“常识”的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观点,深入探讨被忽视甚至被遗忘的...
论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主张
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把关于自由、平等、民主等的唯心主义抽象说辞转换为一种实践唯物主义的“解放”逻辑。在马克思看来,自由、平等即解放,而“‘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不是思想活动,‘解放’是由历史的关系,是由工业状况、商业状况、农业状况、交往状况促成的”[16]。马克思深刻认识到,由于“劳动者在经济上受劳动资料...
...每日考点精炼6|辩证法|方法论|形而上学|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简析: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谁为世界本原),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根本对立的派别。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错误。唯心主义不等于形而上学(如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唯物...
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文化主体性的建立
马克思主义对于意识的这种理解在坚守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充分彰显了辩证法的革命文化的自主性虽然基于人类实践而形成,但这种自主性一旦形成就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传承性,从空间上它逐步成为某一群体的价值取向、精神纽带并产生出其他力量取代不了的凝聚力、辐射力,而且从时间上它也演变成为一个群体的精神血脉和文化基因,并...
新视野丨坚持马克思主义需要观
总体来说,所谓需要是主体基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状况而生成的对其存在和发展条件的缺失或期待状态的观念性把握。学习马克思主义需要观,必须注意三个问题:第一,需要具有客观性,群众的正当需要必须得到满足。毫无疑问,需要的主体是人。离开主体来谈需要,就很容易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尽管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主体的需要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