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反对“生而知之”,反对死记硬背的教条主义,重视活学活用
治学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在洛阳卖书店阅览群书。王充到京师时,已年满18岁,风华正茂,正是学知识,长见识的大好时机。在京师太学里,王充受当时古文经学家桓谭和班彪的影响最深,他说桓谭为汉世学术界指定是非之人,就像一个公正的执法官一样。从前汉朝的丞相陈平少时曾为乡里分肉,“分均若一”,乡亲们都...
破除虚妄之言,衡量百家之说: 王充与《论衡》
王充读书学习,“好博览而不守章句”。他没钱买书,便常在洛阳集市上晃荡,翻阅集市所卖之书。得亏他记忆超群,往往“一见辄能诵忆”,在东看一本、西翻一册的“窃读”之下,王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王充画像学习既要输入,更要输出。王充还“好论说”,经常输出许多新观点,大家听了之后,一开始都觉得诡异...
儒学研究 | 景海峰:论儒家经义训解的基本方式
比如说:桓谭“博学多通,遍习五经,皆诂训大义,不为章句”(《桓谭冯衍列传》);荀淑“博学而不好章句,多为俗儒所非”(《荀韩钟陈列传》);班固“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班彪列传》);王充“好博览而不守章句”(《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梁鸿“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逸民列传》)。沈约在...
李浩丨王充阅读渠道新探——基于文献文化史视角的考察
(充)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42]洛阳书肆中的“众流百家之言”对王充的学术之路影响深远。市肆所卖与“六经”相关的训诂、通解、传书、章句、拟作是王充经学知识的重要来源[43],且王充所见此类书籍数量、篇幅均远超“六经”本身。盖汉代...
华夏科学:仅从王充和宋应星这里,就发现好多西方物理理论的源头
这段话说明,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物体重量轻,运动起来就比较容易,物体重量大,则运动起来相对困难,——有意思的是,这恰恰与牛顿(1643-1727年)的惯性定律不谋而合。有人肯定会说,这仅仅只是停留在经验状态,尚未上升到理论高度,不是定律。但是,要注意一点,王充(约元始27年-约元始97年)可是比牛顿早了大约1700年...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人不博览者,不闻今古,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www.e993.com)2024年11月7日。”王充认为,不博览群书的人,不了解古代和现代,看不到事物的整体,不知道是对是错,就像眼睛瞎、耳朵聋、鼻子失去嗅觉的人一样。治学者只有了解古今,今以古鉴、古为今用,才能明晓事理、学以致用。王充还强调治学不仅要学得广,还要学得深...
“过目不忘”的神通(人体潜能)
《晋书》载:“符融下笔成章,耳闻成诵,过目不忘。”东汉无神论思想家王充“好博学而不守章句”,青年时期常到洛阳帝就是“读书十行俱下”《南史》卷八,后宋的宋武帝则“读书七行俱下”(《南史》卷二)。南宋刘克庄的《后村集》也有“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之句。班固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的断代史《...
汉王朝的行政实践是如何影响中国学术发展的? | 徐建委
但《后汉书》等相关文献中却多有守章句的记载,如《王充传》记载充“好博览而不守章句”,那么此处“守章句”恐怕就不能过于强调“守”的含义。这里的意思和扬雄、桓谭的“不为章句”相同,即不拘泥于琐碎的分章断句和一章一句训诂疏义,注重博览和贯通。这也说明两汉时代,读书的一般通例是从分章断句开始。从上述...
廖彬宇先生诗说中国之高山仰止
这是作者博览群书、好学深思的结果。其实对于孔子,作者衷心崇仰,再三咏叹。我们赏析了一首五言集句之后,再看一首彬宇先生的七言律诗:庚寅岁咏孔子七律天地无私感至仁,太平有象赖经纶。一元复始敷皇极,万物嘉亨属圣人。大道不随时势易,纯诚可使世风淳。斯文统绪从兹起,孔昊周行福兆民。
姚爱斌:??从外饰到本体:“前文体论”时期的先秦两汉文章观丨...
探索中国古代“文体”概念的产生及文体论的生成,也需要将“文体”概念置入有关文化概念和文论概念的历史进程中考察,而不宜仅依据与“文体”直接相关的那些理论文献,不能只就“文体”论“文体”,就“文体”论研究“文体”论。从概念生成及发展的历史来看,中国古代“文体”(或简称“体”)概念是在“文”(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