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多元一体,海纳百川《春秋·公羊传》有言:“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颜师古在对《春秋》作注时指出:“一统者,万物之统皆归于一也。”《中庸》也提到“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可以说,“统一”是中华文明的社会至高形态,是各民族“共生”“共治”的交往智慧,进而统合了不同维度的文明之火,汇聚成博大精...
陈来:朱子的四德论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The Paper
道是人所共由,即道是指客观普遍的法则,德是指一个人特有的品质,至善是理的极致。用“得”或“得之于身”来申释德,这是源自先秦的传统,即德者得也。就心性论而言,朱子认为:存之于中谓理,得之于心为德,发见于行事为百行。(节)此言分析最明,理是存之于中的,即心之所具的;德是得之于心的,是心...
哲学研究|张恒:“本”“体”变奏——理学思维转型及其哲学史意义
思孟学派更多发挥了“性”“己”等内向性观念,如《中庸》开篇便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将人先天禀赋之“性”作为“道”之本原,并以“率性”为“达道”之方法。孟子深化了这一观念,他从“心善”角度言“性善”,亦即以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之心”论证仁、义、礼、智“四德之性”,认为人只...
中医强调吃素吗?什么是养生运动?中医专家严世芸教你如何以“中和...
冲气以为和,即两个阴阳之气碰到了,达到和的状态,才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就是《道德经》提出的变化之和的原理。《礼记·中庸》中记载了孔子的孙子子思说的一句话:“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明代黄宗羲这样注释这句话:“离和无中,离达道无大本。”在先秦时代,“和...
??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人类世界的发展方向
儒家讲:“礼之用,和为贵。”《周易·乾卦》:“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保合太和”成为一种价值追求的高明境界。不仅如此,和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被上升到世界观和本体论的高度。《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思想者|杨朝明:中国近代落后于世界是因为“太中庸”了?这是误读!
传统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就是君臣关系、父子关系,进一步铺展开来,就是《中庸》所谓“五达道”的说法,它指的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除此之外的关系,无非都是它们派生出来的(www.e993.com)2024年11月3日。这里所讲的是“人义”,孔子说:“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
“文武之政”究何在?且听孔子如是说
“修身的本质就是要让自身合于道,而修道的根本则在于落实仁义。仁爱之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征,以孝敬父母为起点;与仁爱相关联的义,是凡有所为皆合其宜的意思,要达到这一点,就得从尊敬贤者做起。”此处仿佛约略透露出一丝消息:“仁”可通于“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而“义”可通于“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最好的中医院是怎么炼成的
“致中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语出《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指做事不偏不倚、恰如其分,“和”指符合自然法度、社会常理,“中和”即天地各得其所的理想状态。广东省中医院通过价值观管理,让每一...
中华文明交流互鉴的和平性
因此,“和”是自然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理想境界,“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国人在处理人我关系时始终以“和”为价值目标和最高法则;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追求“人道”和“天道”的契合,是所谓“天人合一”;在处理人与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关系层面,强调“以和为贵、和衷共济”,追求“和合共生”...
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脉
和者物之所同归,故谓之达道。天地之大,万物之夥,未有离乎道者也。泯中和而不离,开物成务之道也。”(38)万物的天性是寂然不动的,性的欲望感应外物而动。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是无。未发叫作中,发出来不失节度叫作和。中是道的表现,是最大的根本。和是万物同归而和谐,所以是天下普遍通行的道理。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