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卷七 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白话译文(妙法莲华经 |...
净眼菩萨,对于法华三昧,早就已经通达;净藏菩萨,已经在无量百千万亿劫中通达离诸恶趣三昧,想要让一切众生脱离各种恶趣。国王的夫人,获得诸佛集三昧,能够知晓诸佛的秘密宝藏。两个儿子用这样的方便之力巧妙地度化他们的父亲,让他内心相信理解,喜爱佛法。于是妙庄严王与群臣眷属一起,净德夫人与后宫的嫔妃宫女眷属一...
法华经:在无量义处三昧的加持下,弥勒菩萨看到了什么(7)
前面在读《佛说阿弥陀经》时说过,东方比喻心识。世出世间有五法自性识(见《楞伽经》),分别为名、相、妄想、正智、如如。名识和相识是世间有为识,妄想因分别执着而来,正智识乃圣者无为无漏之实智,如如识乃真如如是,即识性中性相不二。在释迦牟尼佛的无量义三昧中,众生看到的五类现象,就是这五种心识的...
什么是念佛三昧?究竟是什么境界?
念佛三昧,禅观之一。指以念佛为观想内容之一种禅定。亦即观念佛德或称念佛名之三昧。分为因行、果成二类。因行:因行念佛三昧,指一心观佛之相好,或一心观法身之实相,二者皆为观想念佛,反之,一心称念佛名,即为称名念佛。果成:果成念佛三昧,指上记三种之因行所成,如心入禅定,或佛身现前。因行念佛三昧...
佛说,渡自己先渡心,自利利他是学佛的目的,很重要
我们只要心念念都在这句阿弥陀佛佛号上,就是渡心,念久了也会得念佛三昧,也就是禅定,而且念阿弥陀佛就是无上甚深微妙禅。「十地菩萨不离念佛」,这一句是《华严经》上讲的。十地是从初地到十地,讲地上菩萨,这十个阶级的菩萨统统是念阿弥陀佛。为什么?普贤、文殊带领他们求生净土。净土要不殊胜,为什么华藏...
清涼学堂丨智者大师的般舟三昧思想:智者大师般舟三昧的思想意义
以常行三昧来说,安置本尊阿弥陀佛、庄严道场是事相行法,绕旋本尊、口中称名亦是事相行法,都只不过是助道而已。即使念弥陀三十二相也是事观,并不是常行三昧的最终目的。常行三昧的最终目的是理观,即修行十乘观法,实证一念三千理法。因此修行般舟三昧,现见住立空中住佛,并不是般舟三昧自身的终极目标。然而不...
戒功德很重要,不持戒修三昧,尘不可出落外道
佛陀圆寂时众弟子哭着问:以后我们以何为师?佛说:末法时代,以戒为师,以戒为定(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所以我们想修成正果,需要好好持戒,否则纵然精进也可能堕落到八部鬼神当中去。《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戒而修三昧,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亦落邪魔外道,由此可知持戒非常重要。
佛像前面“卍”字是有什么含义?“卍”和“卐”到底有啥不同?
是诸世尊。以胸德字卍字印光化度众生。时彼童子亲侍诸佛间无空缺。礼拜供养合掌观佛。观佛功德因缘力故。复得值遇百万阿僧祇佛。彼诸世尊亦以身色化度众生从是已后即得百千亿念佛三昧。得百万阿僧祇旋陀罗尼。既得此已诸佛现前说无相法。须臾之间得首楞严三昧。——《佛说观佛三昧海经》...
经典导读:何谓无诤三昧
三昧:指禅定境界。系修行者之心定于一处而不散乱之状态。又作三摩地、三摩提、三摩帝。意译为定、等持、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息虑凝心等。三昧即心定于一处,就是说离诸邪乱、摄心不散,故称定;远离昏沈、掉举而保持平等的心,故称等持;正受所观之法,故称正受;调整散乱的心使正直,故称调直定;正心之...
三昧水忏:悟达国师酬旧业 三昧法水洗十世前罪垢
慈悲三昧水忏(图片来源:资料图)本忏的忏主忏悔法门出于佛说,特别大乘经中,所说忏悔和礼赞方法更多,但本佛说而以不同形式,建立很多礼赞文和忏悔文,则是中国各宗祖师。如天台智者的“法华三昧忏仪”,创始于梁武帝时,而为志公禅师所作的“梁皇宝忏”等。是忏法,皆以灭罪消灾,济度亡灵为本,在家的孝子贤...
深度解析伪佛经《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及其危害
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所谓圣众。四双八辈。是谓如来圣众。最尊最贵。当尊奉敬仰。是世间无上福田。如是诸子。当教父母行慈。诸比丘有二子。所生子所养子。是谓比丘有二子。是故诸比丘。当学所生子。口出法味。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