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强:道德与仁义之辩——《庄子》中的孔老关系再考察
申言之,“君子”人格在道德上指向“内圣”,在事功上指向“外王”;“真人”则与仁义的道德观念、是非的真假之辨、礼制的社会规范等保持一定距离,因而是超乎世俗的目的和意向,不以生死为念,而与自然为一,其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生命境界均合乎自然之道。这种终极意义上的道之“真”,其实蕴含某种本体论的内涵,“真...
崇尚气节 砥砺气节
崇尚气节砥砺气节宋代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写道:“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意思是在危难的关头,一个人的气节才能显露出来,他们的光辉形象会见于史册,传之后世。这句诗,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气节的重视,也表达了对气节的赞美和追求。气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气节蕴含着立身之本、生命之魄、为政之道。从...
教师职业道德(08版)-知识点
表明“我”能在工作上以身作则,尊重家长。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应该践行正确的教师职业道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育】传承教育家精神 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平民教育...
用他自己的话说,“平民教育的‘平’字,是‘平等’意思:‘道德人格平等’‘受教育社会机会平等’”。在开展平民教育时,晏阳初对所有愿意接受教育的人,不分男女、不论年龄、不论地位,不分长幼、不分职业,无论是工人农民,还是贩夫走卒,只要愿意学,他都一视同仁免费教育。从他1920年回国到1949年离开大陆的30年时...
【教育】“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教育人生
(二)崇尚实践出真知,奉行知识分子要向实践学习的教学理念晏阳初认为知识分子不是万能的。在深入定县开展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时,他反复强调不能以为我们有知识,是大学士、大博士,就什么都懂得,一切都正确。他反对知识分子高高在上,坚信实践出真知,主张知识分子要沉下去回归大众,走知识分子与人民大众相结合的道路,批评中...
24秋大单元教学备课|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2.道德修养: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积极融入社会(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3.法治观念: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处理好社会关系;遵守社会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4.责任意识: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努力作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教学基础问题教学过程活动一新课导入:图片赏析通过图片展示以下生活场景:农村...
“明刑弼教”,法律是道德的保障
“明刑弼教”最早出自《尚书·大禹谟》,该篇中记载,禹帝对皋陶说道:“你掌管着国家的刑狱之事,以五刑作为辅助,教化民众懂得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伦理道德,这才是治理国家之道。”后世将这句话归纳为“明刑弼教”。古代的“刑”不仅指刑罚,也指法律,因此“明刑弼教”的意思是以法律晓谕民众,辅助教...
在党纪学习教育中切实增强道德定力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明大德,就是要崇尚对党和国家忠诚的良好品德,始终与党同心同德、与国家同向同行。在“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中,忠诚居首位,足见其重要性。我们党一路走来,在攻坚克难中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这样的忠诚是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和水分的。只有自觉...
杂感随笔丨崇尚中庸非平庸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是说人的道德如果能达到中庸,就是最高的道德,人们一直在努力追求。中庸不是不能实现,而是很难实现。为什么?因为中庸没有量化的标准,只能靠我们自己来感悟。如果将中庸进行量化处理,那中庸就容易实现了。谈中庸,必须要谈道,道离不开目标,没有目标的生活就失去了意义。中...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的意义。中国人崇尚浩然正气,并认为正气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所以才有“邪不胜正”的说法。而中国古代帝王中也有很多人以“正大光明”作为自己的道德准则,很多官员也把“正大光明”作为自己的为官之道,这里的“正”也就是正气和清正无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