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婷 孙骁|检察公益诉讼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选择
对于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而言,就意味着要尊重行政机关和社会组织等的职能发挥,让被监督对象自己解决社会问题。但无论理论和实务界对检察权的性质存在什么观点,其法律监督属性是本质不变的。公权力的行使如若缺乏监督,极易出现越界越位或缺位从而使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或公民、法人的权利遭受损害。检察机关不直接救济私权...
孙海波:面向依法裁判的价值判断 | 法律科学202306
其实,“价值考量不外乎法治社会在寻求开解法律适用难题的路径上,从耽溺于封闭自足的严格规则主义,到伸张人类‘真我’价值诉求的一种法律方法论的内省升华”。既然完全抽空价值判断和放任价值恣意都不现实,那么妥当的做法则是肯定价值判断在司法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对于价值判断是否只能在疑难案件中“出场”,还是说其于简...
民法拟制规范论:概念、结构与适用
它的下位概念是“形式意义上的拟制规范”和“实质意义上的拟制规范”,前者是指《民法典》中“视为”语词标志的规范中的注意规定、推定规范和普通规范等,后者是指《民法典》中“视为”语词标志的名实相符的规范,既有拟制规范之名,也有拟制规范之实。
杨立新:《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完善我国合同法规则的重大进展
《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依据《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规定的合同法的一般规则,结合司法实践经验和民法理论研究成果,对具体适用《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规定的规则作出了比较详尽的解释,完善了我国合同法的规则体系,对适用《民法典》合同编通则的规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对我国民法理论研究也有重要价值。应当看到,民法典司法解释既...
赵桐| 数据的领域性法益:范畴、类型与功能观念 | 南大法学202404
人权理论是数字社会的道德基础,在人权理论之上,社会进一步形成公平正义的政治秩序。而数字人权则发展更新了传统人权理论的原有功能,既强调数据的私人属性,又强调合作共享的基本理念,进而突破了传统人权斗争、防御的基本权利逻辑,要求公民牺牲一部分个人权利来推动数字社会的发展。人权理论的发展为刑法对公民个人信息数据的保...
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这有利于充分发挥立法在表达、平衡、调整、规范社会利益关系方面的重要作用(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首先,要加强立法协商。立法进程中要就法律草案的内容,通过各种渠道,充分听取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的意见。其次,要探索建立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专家学者等对立法中涉及的重大利益调整论证咨询机制,使立法...
强制性的定义是什么?它在法律法规中有什么作用?
从本质上讲,强制性是法律法规权威性和约束力的体现。它确保了法律和法规的有效实施,维护了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强制性规定在诸多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首先,它为社会行为设定了明确的边界和规范。例如,在交通法规中,对于超速驾驶的禁止是强制性的,这一规定旨在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
吴元元:认真对待社会规范——法律社会学的功能分析视角
而从知识论的视角观之,社会规范的功能在于能够将特定主体基于所处社会场域的内在运行逻辑而生成的偏好、需求、情感、价值判断、得失利弊考量等予以汇集提炼,是一种高效的信息聚合—转化机制。在这个进程中,社群成员的行为条件、行为模式初步显露雏形,其后在接续而来的反复博弈和社会互动中,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禁止...
社会治理的基础规则是道德,还是法律?
民法总则还旗帜鲜明地规定了对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的保护。英雄烈士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引领社会风尚的标杆,加强对英烈等的姓名、名誉、荣誉、肖像的法律保护,对于促进全社会尊崇英烈,扬善抑恶,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又如,孝道作为基本的道德要求,已经上升为法律规范。2013年7月...
...完善残疾人权益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推动全社会形成爱护残疾人...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在一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鲜明、最权威的引领、规范和教育、保障作用。用法律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首要的是将其融入宪法。在贯彻《规划》的过程中,要严格依照宪法的规定和精神立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使每一项法律法规更好体现国家的价值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