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英雄vs奸佞小人,郑庄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介居”这个词汇,常被用来描绘郑国在强国之间夹缝求生的窘迫局面,然而,它同样适用于形容郑庄公在礼崩乐坏的时代中,其行为哲学所体现的复杂矛盾。作为姬姓诸侯,郑国与周王室血脉相连,因此与宗周之间有着天然的亲近关系。在武公时期,他曾协助周平王迁都至东方。对此,周公黑肩曾言:“我周朝东迁之时,晋国与郑...
西周至春秋时期,贵族对食肉制定了怎样严格的等级制度?
而苏东坡能够如此任性地在宋朝的朝堂上上蹿下跳,也是源于宋朝当时的国内外的大环境相对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没有祸乱,而若是放在一个战乱的年代,应该出不了苏东坡这些样美食爱好者,更不会有太多的诗人,所以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礼制繁荣到礼崩乐坏就是如此。▲春秋时期从《诗经》到《越国论》,人们生活的水...
哪来“礼崩乐坏”的东北村庄? 一则虚构报道的背后
记者深入事件发生地调查,发现“返乡日记”并非“返乡之作”,文中描绘的礼崩乐坏的“时间、人物、地点都是虚构的”。记者从辽宁省委宣传部获悉,此文为虚构杜撰。“返乡日记”非“返乡之作”,村民:“我们快委屈死了!”2月14日,一篇名为《春节纪事:一个病情加重的东北村庄丨返乡日记》的文章在《财经》杂志微...
曲沃代翼:祖孙三代67年的夺权之路,春秋礼崩乐坏的开始
春秋时期周朝礼制开始崩塌,诸侯国间的争斗愈发激烈,这动荡的年代一场持续67年的权力争夺战在晋国上演,揭开了礼崩乐坏的序幕,这就是著名的"曲沃代翼"事件。公元前806年晋穆侯生下两个儿子:长子姬仇和次子姬成师,按照周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姬仇理所当然成为世子,将来继承晋国君位,姬成师作为次子,注定要被分封出去。
春秋时期晋国极速扩张,丞相墓用的都是七鼎规格,礼崩乐坏的体现
春秋时期晋国极速扩张,丞相墓用的都是七鼎规格,礼崩乐坏的体现展开2024-07-3118:40发布于山西0评论收藏分享手机看C位看故事粉丝8295|关注0+关注作者最新视频00:44晋侯墓中除了鼎之外,还有喝酒的、放肉放粮食的青铜器2024-07-31播放中春秋时期晋国极速扩张,丞相墓用的都是七鼎规格,礼崩...
战争小说中的免战牌是什么,到底可不可以真的做到免战的功效
从这些史实可以看出来春秋时期的风度与态度,谨遵"礼"这一行事准则,这个"礼"是"刑不上大夫"的礼、是"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的礼、是"赦之,以劝事君者"的礼(www.e993.com)2024年11月7日。当时虽已互相讨伐、颇有礼崩乐坏的势头,但周天子尚未被废除,诸侯、大夫等交战双方仍是周天子的下属或者家臣,二者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同事"或...
孔子为何不与没礼貌的发小绝交?谈谈春秋礼崩乐坏与早期儒道关系
谈谈春秋礼崩乐坏与早期儒道关系《论语·宪问》: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逊)弟(悌),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原壤,是一个放任于伦常礼乐之外的狂士,也是孔子从小的玩伴,而且两人之间保持了几十年的相处关系。《礼记·檀弓下》记载,原壤是孔子的发小,他母亲去世后,孔子帮他...
鲁隐公,春秋礼崩乐坏的第一见证人,最后为何死于非命?
在春秋列国中,鲁隐公是孔子最看得起的一位国君。其春秋笔法不止一次的去夸奖鲁隐公的德行,似乎在礼乐崩坏的大势面前,这位鲁国国君是当时为数不多的遵守礼法之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正人君子”,结局却仍不得善终,死因:太过老实。公元前很多年前的一个夏天,息姑出生了,他是鲁惠公的长子,可惜不是嫡出。息姑的...
春秋时期的成文法运动
特别是在周平王东迁以后,政治失常、社会失序、礼崩乐坏,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政治体系逐步瓦解,出现了“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的局面。各诸侯国为了救亡图存、富国强兵,都积极地开展了各种变法运动,对本国的政治体制进行变革。在这当中,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制定并颁布成文法的运动,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说的“礼崩乐坏”是指什么?又是如何造成的?
孔子说的“礼崩乐坏”,说的就是西周定的礼乐制度,后来慢慢被破坏得不成样子。周室越来越不行,诸侯却越来越厉害,诸侯的蛮横取代了周天子的仁道,“礼乐征伐该天子说了算”变成了诸侯说了算,甚至是卿大夫说了算,这不就礼乐崩坏啦!多咂摸咂摸过往的历史,下期那叫一个精彩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