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冬梅: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的成书
他们当然不敢挑战先皇和今上,这些势利小人、投机分子,从司马光的外放与赋闲中嗅到了特殊的味道,他们断定,司马光在政治上已经被神宗抛弃,那么既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的项目,就必须予以打击—落井下石正是小人的专长。怎样打击司马光?就是要利用司马光在道德上的洁癖,让他主动放弃书局,切断他和皇帝之间最后的直接...
一镜通古今:司马光与司马迁对历史解读的鸿沟之
在君臣关系的讨论中,提起孟子这位儒家大权威,司马光的态度或许会让人意外。要理解司马光对孟子的看法,特别有助于我们理解《资治通鉴》的主导思想。儒学的“左右之争”:司马光为何不近人情?在司马光的时代,孟子并不像今天这么被推崇,他的著作不过是先秦诸子中的一本“闲书”。王安石是发掘孟子价值的代表人物...
司马光撰《资治通鉴》选择三家分晋为起点是提出“正名”的重要性
司马光撰《资治通鉴》选择三家分晋为起点是提出“正名”的重要性史称“两司马”之一的司马迁写了纪传体的《史记》,从黄帝起篇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前后三千多年,百三十篇,五十多万字,成经久不衰之经典。另一个司马光写了编年体的《资治通鉴》,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写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
对司马光而言,砸缸只是他童年生活的一个片段,真实的他是怎样的
对于司马光在自己的著述中从未谈到此事这一点,作者也有自己的解释:“对司马光而言,‘砸缸’是并且‘只能是’他童年生活的一个片段,一朵小小的浪花,如果司马光的人生辉煌就停留在‘砸缸’的瞬间,那就真的悲剧了。”但司马光的少年时光绝没有虚度,书中用了相当大的篇幅,记述了司马光的家族与出身,“家族团结,家庭...
不只是司马光的传记
对于《功名论》这篇文章,作者评价相当高,在其看来,“十七岁的司马光对君臣关系理解至透彻,不知要超过多少官场老人”。君主制度的世袭本质,就决定了登上皇帝宝座的人在正常情况下也就是中等智力、中等能力的二流人物,而任何一位能攀上高位的文臣武将却都是一流人物。君弱臣强的现实与皇帝掌握无限权力之间存在着...
历史系列:童年砸缸的司马光却成为保守派撕逼新党?看看朋友圈
司马光为什么能成为与顽固保守派呢?司马迁在《史记·冯唐列传》指出“不知其人视其友”,要想了解司马光,必先了解其生活社会背景和朋友圈!司马光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里呢?赵匡胤建立北宋后就立下了崇文抑武,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国家,不杀士大夫等祖训;既然士大夫有免死金牌,文人谏官肚子里墨水多,思想多...
司马迁受宫刑的真相
李陵投降匈奴,司马迁仗义执言受腐刑,这些都是载入史册的事件,然而,随着两人的故去,不同的声音出现了。东汉学者卫宏在《汉书旧仪注》中说:“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武帝怒而削去之。后坐举李陵,陵降匈奴,故下(司马)迁蚕室。”照此说法,在司马迁受腐刑一案中,李陵投降匈奴只是诱因,更深层的原因...
司马迁遭受宫刑,真相没那么简单
李陵投降匈奴,司马迁仗义执言受腐刑,这些都是载入史册的事件,然而,随着两人的故去,不同的声音出现了。东汉学者卫宏在《汉书旧仪注》中说:“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武帝怒而削去之。后坐举李陵,陵降匈奴,故下(司马)迁蚕室。”照此说法,在司马迁受腐刑一案中,李陵投降匈奴只是诱因,更深层的原因...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是不是对王安石有失偏颇?
然而司马迁是什么货色?这个所谓正统的儒家,反对任何古代没有的东西,也反对任何改革现状的措施。但是权力如同试金石,一旦他接触到实际大权,就立刻暴露出刚愎自用的性格。当他决心撤除即便是旧党也不得不承认是最好的“免疫法”时,苏轼再三力争不可,司马光大怒。苏轼说:“从前常听你称赞某人犯颜直谏据理力争,而今天...
中国唯一的神都,现沦为三线城市
司马光在洛阳书写这部心血之作,也为河洛的历史烟云感慨万分。他用一句诗道尽河洛王者之里的兴亡成败:“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参考文献:[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北齐]魏收:《魏书》,中华书局,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