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正史”,都是如何写出来的
史书想要被列正史,其体例一定要有史书的体例,不是纪传体的标准就是编年体的标准。总而言之要写的有官方史书的样子,同时一般正史都是团队写作,不会出自一人之手,这样就保证了权威性,且追求所谓的“微言大义”“春秋笔法”往往以几个字来论褒贬。对于帝王有一定的袒护,所以往往被很多人认为是“胜利者的历史”。上...
“正史”的诱惑
不过虽然出现了这一称呼,但并没有独尊一家的意思,因为直到清初史家所编之《明史·艺文志》,仍然将纪传和编年的史书,并称为“正史”。把自司马迁的《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的史书,正式命名为“正史”,是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总目》的时候才发生的事情。虽然“正史”的正式出现相对晚近,但其所含...
徐冲:正史不是通往古代世界的障碍,而是桥梁
澎湃新闻:你在研究中主要运用的史料是一般所谓的“正史”,但正如你在前言中所说:“作为传统史学的代表,正史在民国以降的主流历史学中颇有‘污名化’的趋势”,那么在越来越重视出土新材料的现代史学趋势下,你为何依然对那些“旧史料”情有独钟?徐冲:我当然并非排斥出土文献等新史料,有必要的话,我也会尽...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编(送给孩子们)
纪传体是以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一直到作者所生活的汉武帝太初年间结束,上下三千年。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的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
“二十四史”的这几部,编撰于江苏
□本报记者于锋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均为纪传体史书。这一庞大的正史体系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时期,下至明朝崇祯末年,涵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
朱祁钰生母,相传是朱瞻基庶婶婶,夺门之变后结局如何?
《罪惟录》是一本纪传体史书,成书于明末清初,作者为查继佐,他是“浙东四大史家”之一(www.e993.com)2024年11月7日。该书内容来源多样,其中一部分来自作者的亲身经历,另一部分则是通过调查访谈获得,此外,还有一部分是从当时的各种史料中整理而来。查继佐花费整整29年撰写此书,但由于他坚守反清立场,始终不敢公开发表。直到辛亥革命后,人们...
《南史》修订本出版经历了什么?点校本《南史》修订主持人张金龙...
通贯宋齐梁陈四代正史,原点校本基础上全新升级《南史》是唐朝李延寿撰写的纪传体史书,全书八十卷,分为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通贯记载了南朝宋、齐、梁、陈(420-589)四个政权共170年的历史。《南史》原点校本由山东大学卢振华先生点校,王仲荦先生复阅,于1975年6月出版。
三国史是如何诞生的?
《三国志》采用通行的纪传体,分为本纪和列传,以《魏书》《蜀书》《吴书》分国叙之。但是囿于晋承魏嗣的政治环境,陈寿在作史中势必只能尊魏为正统,以魏帝为本纪,称曹操为“太祖”,而蜀吴国君仅为列传,称刘备为“先主”,孙权为“吴主”。但在行文之中,陈寿又屡用隐笔,如叙刘备之死为“殂”,以抬高蜀汉地位...
辛德勇:谈谈怎样学习历史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太史公司马迁创制了这一体例,并且被班固的《汉书》所继承,后来成为官方史书的通用体例,累积形成所谓《二十四史》,并且被称作“正史”。所谓“纪传体”史书,是有皇帝的“本纪”,还有各方面重要的代表性人物的“列传”(另外或许还有记录典章制度的“志”和以表格的形式罗列...
周村有个周处墓和除三害的周处有关?
作为官修纪传体正史,《金史》成书于元至正四年(1344年)。在周村西的元代《郑宣慰活民纪功碑》,是周村现存最早的文字碑刻,石碑落款为“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四月吉日周村镇耆宿人郭顺、闫海等立石”,与郭象升的考证结论吻合。作为周村人,郭象升自然也会对周处墓进行考证。“吾村曰周村者……村以晋周处墓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