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无国界,但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却有“高墙”
科学无国界,创新无止境。从历史来看,只有开放才能带来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但历史也告诉我们,科学虽无国界,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却有“高墙”。美国和苏联是“二战”后世界上的两个主要科技大国。苏联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向中国派遣了大批专家。但随着两国关系逐渐恶化,1960年7月,苏联单方面撕毁了同中国签订的600个合同...
伍慧萍:欧洲地缘政治意识或将持续上升
面对中美博弈态势和美国政治的不确定性,下一届欧盟机构的地缘政治意识或将持续上升。观察欧洲议会大选冲刺阶段的数场辩论,在如何同中国打交道的问题上,欧洲政治精英至少在以下3个方面存在一定共识:第一,强化国家安全意识,加强经济安全。下届欧盟机构将进一步强调对华经济安全,推动对华“去风险”,很可能酝酿出台更多“...
印媒抱怨中国承建印基建项目 怨政府缺乏地缘政治意识
报道认为,在中印边境尚未划定的情况下,印度政府将该基础设施项目承包给中国人是“缺乏地缘政治意识”的表现。据《印度德干纪事报》报道,印度政府于2008年6月批准中国龙建路桥建设公司进入印度喜马偕尔邦,对国有公路“Theog-Kotkhai-Hatkoti-Rohru”进行加宽和加固。该项目原本决定在36个月内完成,但开工后仅几个月...
黄金、石油、粮食源源不断运往中国,西方开始意识到不对劲
这样的举动究竟是未雨绸缪,还是为某种更大的计划做准备?西方国家开始意识到,这背后或许隐藏着更深的经济博弈与地缘政治考量。为什么中国突然如此大规模地调动这些资源?这一系列操作背后的真实意图究竟是什么?黄金热:中国央行的“藏金计划"近年来,中国央行悄然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藏金计划"。自2019年底以...
中方的管制已经落地,美方才意识到是玩真的,突然对中国变了口风
管制落地才让美国意识到中国是在“玩真的”,对中国的口风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那么中国到底做了什么才让美国的态度发生转变呢?美国之后是否还会继续对中国展开相应的限制呢?一、美国对中国限制影响巨大美国对中国高科技领域的限制最早可以追溯到2018年,当时的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美国则一直保持着...
中国驻德大使:意识形态主导涉华草案,让人嗅到冷战思维气息
“此前中德合作之所以发展得较迅速、较好,主要原因就是双方搁置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关注共同利益(www.e993.com)2024年11月17日。”崔洪建分析称,“对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正成为德国政府内部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德国外交部和经济部目前跳到前台,个别官员的涉华表态甚至比欧盟平均水平更加鹰派,其背后的重要动机之一是他们想要改变默克尔时代德国大...
中方:中欧关系不应被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绑架
参考消息网12月14日报道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2月14日报道,针对欧洲议会12日通过对华关系报告和欧台贸易投资关系决议,中国驻欧盟使团回应称,中欧关系不应被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绑架,冲突对抗对双方和全世界都无益。据报道,中国驻欧盟使团发言人13日在官网上就欧洲议会通过对华关系报告和涉台决议答记者问时,作出...
田华 陈晓龙|人民法院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的价值标准和...
由于案例样本的地缘性差异,样本间对于案件描述的详略程度也不大相同,尤其对效率维度的描述相对较少,主要侧重对案件意义、法律评价、社会影响等公正维度的论述,为将所有样本都量化、标记、呈现,有意对X轴的坐标值采取增量法,Y轴的坐标值采取减量法,便于观察分析。
外交部:希望美方停止向外推销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世界上不存在什么“民主领袖”,也没有任何国家有资格充当“民主教师爷”。鼓吹所谓“民主国家联盟”、炒作所谓“民主对抗威权”,实质是打着民主旗号党同伐异,将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作为打压他国、推进地缘战略的工具,是假民主、真霸权。这种开历史倒车的行为只会引发分裂和对抗,应当受到各国警惕和抵制。
科技发展受地缘政治裹挟
科技问题意识形态化的趋势明显增强科技地缘政治化分裂的不仅是科技体系本身,还包括针对新兴科技进行监管和治理的全球科技治理体系,大国围绕治理标准和规则的争夺使得科技治理体系存在进一步分化和分裂的可能。当前,一些大国正在数据规则、通信标准、太空标准等新一代国际标准制定方面展开竞争。例如在人工智能治理和监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