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李太平书法:“致虚极,守静笃”
“致虚极,守静笃”的意思是使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状态,不受影响。出自《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致虚极,守静笃”是道家思想中的一句重要论述,其含义可以理解为: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整句话的意思是...
[每周一问](26)什么是太极拳的“静”
对太极拳中“静”的认识还要从“虚”、“静”的概念谈起。谈“虚”、“静”的说法源于中国古代典籍“虚”和“静”的对举。最早是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老子认为人的心灵本来是虚明宁静的,但往往为私欲所蒙蔽,因而观物不得其正,行事失其常,所以主张人们要尽力使心回到虚明宁静的状态...
历史的尘埃——震撼人心的道门金句|爱情|宇宙|人生|赤子|本性...
“致虚极,守静笃。”出自《道德经》意思是,使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状态,不受影响。“致虚极”,是一种境界的追求,将心灵中的杂念和纷扰一一拂去,回归到最初的纯净。学会释放那些不必要的精神负担,让内心回归平和,会发现原本沉重的内心变得轻盈起来,仿佛拥有了无穷的力量。当心灵达到“虚”与“静”的状态...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孔子曰:“仁者静。”笃定守静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宁静则身修。古人向来注重静以修身、静以求道、静以致远、静以养生。无论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还是“致虚极,守静笃”“求道之法,静为基先”,抑或是“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都是提倡一个“静”字,这...
论健身气功的根基 — 守静笃
意思是在修习时要排除感官的干扰,凝寂心弦的跳跃振荡,静观气机的柔美和谐。达到“心斋”、“守静”,是虚静功夫的两种方式,就其健身养生而言,其本质均属气功的守静调心内容。明??郑宣的一篇《坐忘铭》也说:“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不求无诌无媚,不执可圆可方。不贪便是...
老子养生观:致虚极,守静笃
1.主静(www.e993.com)2024年11月5日。老子在政治思想上主张无为而治,在养生方面也主张无为,好静。《老子》第十章提出致虚极,守静笃。即尽量使心灵虚寂,坚守清静。2.福祸相互转化。《老子》中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因素,它提示了客观世界的一些对立面,提出了矛盾的某些法则,特别是正反两面相互转化的法则。在谈到福和祸的关系时,老子说:福兮...
《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恬淡虚无”和“精神内守”
什么是“虚”,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要达到极度的虚无,守住极度的宁静;什么是“无”,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无是天地万物的开始、本原。《庄子·刻意》说“夫恬惔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虚无”是天地的本来面目,也是道德的本质,但也不是就完全达不到,只要明白了天地万物的本体、...
读了这十二道才会懂真正的国学是什么
面对功名、世俗的诱惑,老子提出要“致虚极,守静笃”,主张人们应当用虚寂沉静的心境去面对,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做到不争,适而可止。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图片庄子:养性之道庄子本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人。他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子学派的创始人,道家学派代表...
“致虚极·守静笃”_艺术家资讯_雅昌新闻
“致虚极,守静笃”是张谷旻山水画艺术的要义。“致”同“至”,是动词,做到、达到的意思。“致虚极”,宋常星说:“造其极曰致,真空无象曰虚,虚而至虚曰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追求“虚”要达到极点,把“虚”推到虚之又虚,至虚无可虚的极点。自无相无貌,就进入了大虚之境——“道”。
严复、程颐、蒋百里、陆羽……这些人名是怎么取的?
严复字“几道”,“几道”又与《老子》第八章相应:“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又有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老子的“复”和《易经·伏卦》的复,意思相同。程颐●程颐(1033—1107年),字正叔,北宋儒学家与理学家的代表,人称伊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