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考古学家探访良渚:我们并非如想象中那样不同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机会。”11月25日,第二届“良渚论坛”在浙江杭州开幕。本届“良渚论坛”以“交流互鉴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主题。论坛首日,来自世界各国的考古学家受邀参观了良渚博物院、良渚遗址公园和良渚考古与保护中心。“良渚文化具有国际性”来自英国杜伦大学的考古学教授罗宾·肯宁汉(RobinConingham)...
良渚古城里人们吃的稻米和肉从哪来,“考古中国”发布重要进展
良渚遗址是古国时期第二阶段的代表。基本完成遗址调查和详细勘探,新发现水坝20多处,揭示了水利系统完整结构,良渚遗址群的遗址数量增加到350处。“这是不可想象的,只有在大量遗址发现后,我们才能看出社会样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陈星灿说。通过北村等遗址的发掘,已揭示出良渚遗址群结构早晚期之间的革...
良渚古城遗址考古故事:神奇“玉琮王”如何发现?
良渚文化的核心是良渚古城遗址,这个古城也是良渚古国的都城。良渚文化遗址分布图。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供图它被发现于2007年。那一年,刘斌和他的考古团队依次发现了西城墙、北城墙、东城墙,当年11月,随着南城墙的发现,这座被深埋在地下几千年的王城,就此出现在世人面前。良渚古城的核心区分为三重,最中心...
良渚文明从何而来?“考古中国”最新进展发布
良渚遗址是古国时期第二阶段的代表,研究成果显示,目前已基本完成遗址调查和详细勘探,新发现水坝20多处,揭示了水利系统完整结构,良渚遗址群发现的遗址数量增加到300多处。通过北村等遗址发掘,揭示出遗址群结构早晚期之间的革命性变化,展示了早期都邑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寺墩遗址发现土墩顶部存在大型建筑,揭示出双...
首批预约进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游客看到了什么?
良渚遗址特色:考古发掘研究、公众考古展示、互动考古体验考古发掘研究、公众考古展示、互动考古体验,是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有别于其他公园的特色。反山王陵是良渚古城区域内等级最高的墓地,1986年,考古工作者从墓坑中发掘出大量随葬品,包括玉、石、陶、象牙、嵌玉漆器等1200多件(组)。特别是12号墓出土了良渚“玉琮王”...
新华访谈丨“良渚”破解土遗址保护的世界性难题
高海彦:良渚遗址是典型的南方潮湿环境土遗址,兼具软土和高地下水位双重特性,特别容易出现渗水、苔藓霉菌等生物破坏,以及裂隙、冲沟、坍塌等病害,严重影响了遗址的保存寿命和展示(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关于潮湿环境下的土遗址保护,目前全球都还没有成熟的解决方案,仍处于探索阶段。攻克这一难题,将为全世界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利用提供新...
良渚黑陶罐上的刻画符号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吗?
如出现在这件刻符陶罐上的其中几个刻符就频繁地作为烧前的符号使用,而在平湖庄桥坟遗址出土的石钺上,出现了笔画相同而组合不同的刻符,表明良渚人是可以分清相似符号的不同含义的,这些符号确实存在广泛认可的含义,从这个角度而言,这些刻符确实也可称为是原始文字了。
“良渚”破解土遗址保护的世界性难题
新华网: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是一个文物保护领域的世界性难题,攻坚这一难题的意义何在?高海彦:良渚遗址是典型的南方潮湿环境土遗址,兼具软土和高地下水位双重特性,特别容易出现渗水、苔藓霉菌等生物破坏,以及裂隙、冲沟、坍塌等病害,严重影响了遗址的保存寿命和展示。
清晨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每一帧都是绝美
清晨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美到令人“窒息”!当第一缕阳光还未穿透夜的帷幕,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便被一层轻柔的晨雾所拥抱。这雾,就像一张巨大的轻纱,将古城轻轻覆盖。一切都变得朦胧而神秘。日出。东方的天际渐渐染上了一抹淡淡的红晕,像是羞涩的少女脸上的红霞。阳光,这
良渚遗址: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良渚文明是迄今发现的中华大地上最早的国家文明,也是东亚地区最早的文明。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意味着什么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到世界公认。长期以来,在国际语境中,只有经过考古发掘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