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荣政:试论《资治通鉴》编撰的成功及其原因|考异|长编|司马光|新...
司马光“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所谓“文字繁多”,指当时19部正史有一千五六百万字,其他杂史超过3000万字。而经过司马光“删削冗长”,[1]《通鉴》只有386万多字。换言之,从帝王至百姓,只要认真展读《通鉴》,就可以掌握上述正史、杂史的精粹,节省大量...
永乐帝生母究竟是不是马皇后?她的真实身份成谜,各种说法都有
实事求是地说,《明史》等正史是相对可靠的,没有必要质疑;野史和杂史没有获得第一手史料,来源多为道听途说,不能让人信服。有的为了博眼球,哗众取宠,也不惜编造事实,更不靠谱。但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史书编纂可能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个别地方存在失真和不准确也在所难免。也就是说,朱棣为证明自己夺权的合...
诸葛亮躬耕地究竟在哪里,史学工作者讨论诸葛亮躬耕地望综述
就是以封建正统史家着称的司马光,他也不怎么相信“正史”。他编纂《资治通鉴》,就博采群书,不以“正史”为限。他说:“纪传之言,固不可据以为实”(《史剡》),“其实录、正史未必皆可据,杂史、小说未必皆无凭,在高览择之”(《答范梦得》)。一部《资治通鉴》究竟参据了多少历史资料,已无法作出详尽的统计...
正史、霸史、别史和杂史分别是什么?所记载的内容有何不同
杂史泛指我国古代私家著述的史书,是以记载带有掌故性见闻为主的史书。它不同于纪、传、表、志等体例齐全的正史,也不同于关系一朝执政的别史。它不受体例限制,博录所闻,虽杂荒疏浅,却可弥补官修史书的疏漏与不足,包括家史,外史,小史,稗史,野史,逸史等类别。杂史之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隋书·经籍志·...
司马光曾讲过:实录正史未必皆可据……
司马光曾讲过:实录正史未必皆可据,杂史小说未必皆无凭。下图是书友“浦东树林”在孔网淘到的白话野史8种,野史从另一方面再现隐秘有趣的中国通史,许多文史资料在正史中也难以查找。??司马光曾讲过:实录正史未必皆可据,杂史小说未必皆无凭。下图是书友“浦东树林”在孔网淘到的白话野史8种,野史从另一方面再...
正史是什么,野史又是什么?野史所记载的内容真实吗?
杂史:杂史为另一类历史学科目,泛指我国古代私家著述的史书,或一时的随笔,或记载不被人关注的某件小事的由始到终,或只是某一大户人家的家事,或者上古流传的神话等,但均带有历史掌故性质,可以被看成是正史的补充(www.e993.com)2024年11月5日。在一定意义上并不一定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情,但可以通过野史了解当时正史笔下隐藏的另一面故事野史,...
何孟:魏晋南北朝时期别传的史学价值
唐初史臣所宗的经典是《春秋》《史记》,所尚的体裁体例是编年和纪传,并分别称为古史和正史。而对于各种随意而录,任心而评,体例不工整的历史撰述统称为“杂史”《隋书·经籍志》“杂史类序”云:自秦拨去古文,篇籍遗散。汉初得《战国策》,盖战国游士记其策谋。其后陆贾作《楚汉春秋》,以述诛锄秦、项...
景凯旋:杜甫给生活的日常性,赋予了永恒和普遍的意义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实录的传统,各个历史事件在正史、杂史、别史和传记中都有记录,但那些都只是事件叙述,却没有人物塑造。杜甫在诗歌中描写自己,也描写他人,让我们看到了一千多年前一个个真实而具体的生命。清人袁枚评道:“人但知杜少陵每饭不忘君,而不知其于友朋、弟妹、夫妻、儿女,何在不一往情深耶?”这种“情...
品读《水浒传》:灰暗、腐败,探寻宋朝司法制度的弊端之处
虽然,《水浒传》真正意义上只是一部小说,历史的“真实”与文学作品里的“真实”可能并不是相同的概念,文学作品里的某些情节可能存在想象以及为突出中心主旨而存在的夸张成分,但他其中包含了作者真实情感的寄托,所以也值得考究,借用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一句话:“实录正史,未必皆可据;杂史小说,未必皆无凭;在高鉴择之。
把历史写好看有多难?|张宏杰|许知远|历史观|莫言|中国史_网易订阅
张宏杰的作品中,除了从正史中寻找依据,还通过实录、杂史、诗词、民间刊物等丰富的资料,描绘立体的历史人物画像,展示心理变化和情感波动。叙述的流畅、情节的开合、语言的力度,常常带给读者小说式的阅读快感。例如,他笔下的光绪皇帝:“那个清秀、文弱的光绪皇帝,有着完全相反的另一面:暴躁、偏执、骄纵。事实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