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国家安全思想与启示
直至今日,“以德治国”依然是重要的治国方针之一,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也依然是当代干部的选拔标准。可见,为政以德始终是中华政治传统的核心理念。(四)法为治基在中国治理传统中,不但非常重视德治教化,同时也非常重视法的建设。所以,可以说中国同样是有法治传统的国家。法治基础的构建,也是中华传统国家安全思...
道家无为思想为何会成为汉初的治国方针?择养精蓄锐,稳社稷根基
以柔克刚就形象生动地概括了道家的修身养性原则。而在治理国家方面则强调无为,告诫统治者要尊重客观规律,要爱戴自己的百姓。不能因为自己一时的兴趣或冲动,就大量的新修土木工程,甚至发动对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总之统治者少作为,百姓反而有更多自己的时间去进行农业生产。这样国家的强盛就在无形之中达到了。汉初...
“阴阳家”和“道家”有什么区别?两者在治国的倾向性上有分歧
道家的治国思想主要是“无为”,是和儒家、法家等相对立的一种方法。道家的阴阳观念和阴阳家不同,它更注重事物在对立中存在的辩证,有高才有低,有上才有下,所以因为将“德”作为推崇的品质,那么一定是因为有“失德”的现象存在。所以,道家的阴阳观念很多时候并不是用来支持自身理论的,而是用这样的论证方式来证...
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思想有什么不同?
儒家思想的治国方式是“仁政”、“王道”、“礼制”,追求的目标“大一统”。主要阐述的是在阶级社会里阶层之间的各种关系,比如君臣关系、父子关系等等社会秩序。而道家治国方式就很简单了,几句话就可以概括,那就是“无为而治”。在这里要说明一点的是“无为”的意思并不是“不作为”,其意思是指“不经过深思熟...
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何选择了儒家思想?而没有选择道家或者佛家?
这种治国的理念,成了后来上千年封建历史当中,绝大多数政权最高的选择模板。汉朝之后,随着佛家学说开始传入中原,佛家学说成了统治阶级的一个新的选项。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外儒内法的思想方针,已经被证明是最好的统治思想,很少有政权会再去进行新的尝试,选择尝试以佛家思想作为自身的统治思想。
道家思想(道法自然,无为自然)
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西汉初年,唐朝初年,汉文帝、汉景帝、唐太宗、唐玄宗皆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前朝苛政之后得以休养生息,成为最强盛的王朝。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安徽商报|《淮南子》为何被认为是十万种文献中最难读的一部?
《淮南子》倡扬“安民”“利民”“富民”的政策,把“民本”思想落到实处,这是治国理政的根本。另外,书中还有独树一帜的法治思想,与法家的严刑峻法,秦朝的“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有着根本不同。它认为,法律来源于道家的自然天道观和社会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是“无为而治”治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刍狗是什么狗?其实很多人理解错了
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里边的“刍狗”又作何解?这还得从老子的治国思想说起。老子的治国思想众所周知,老子是道家的鼻祖,“道”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和最高范畴。可以说,以此构建了他的宇宙观。“道生万物”,解释了他的世界观中的自然规律,“天地不仁”揭示了他的价值存在。
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丰富内涵
在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中,儒家法律思想自汉代开始就占据了主流地位,汉代大儒董仲舒提出的“德主刑辅”更是成为后世历代封建王朝治国方略的基本原则和立法司法的指导方针。“德主刑辅”有如下几层含义:一是指在治国方略上坚持以德教为主,以刑罚为辅;二是指在立法上坚持贯彻儒家道德原则,使立法体现儒家道德精神;三是指在...
中国社会科学院庄学智库论坛暨2022《庄学研究》《大众庄学》新闻...
那么,外来的佛教呢?他们也是同中国本土的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经过长期衍化,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禅宗,“诸恶勿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善是佛教最基本的信仰,也是佛学文化最重要的构成。善是不分种族、不分种类,万物皆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