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半准乎礼半准乎法
我们承认“礼”本来即所包含的“尊尊”之义,但是,当朝仪完全体现“尊君卑臣”之旨时,原先那种基于血缘家族的饱含伦理亲情的“礼”似乎早已时过境迁面目皆非了。因此,当我们试图描述中国古代刑法的发展脉络并揭示其规律时,应当尽量避免使用儒家化、法家化那样的术语和标准。正如我们不能因为“八议”源于儒家经典《周礼...
九、百灵庙蒙政会的成立与解消1934年4月-1936年1月《我所知~》
云王对百灵庙寺院的完整素极重视,这时就叫德王迅速设法,免得寺院圣地的俗化。德王当然也是尊重寺院方面的意见。一则,他是笃信佛法之人。二则,他不愿引起蒙政会刚一成立就侵占寺院、扰乱正法的批评。因之他就叫所有住在僧舍的人们,都要搬到河东商家借房暂住。这一来立即引起这一批知识青年对于寺院和僧侣更大的反感...
中秋,圆月下的人间情怀|赏月|拜月|明月|节日|月圆_网易订阅
明清时期,岁时节俗中的情趣愈益浓厚,祭月、拜月的风习更加普遍。02人化与物化亲人团圆不仅是中秋节的主旨之一,更是中国人普遍的生活信念,代表着中国人生活的理想境界。中秋是团圆的节日,团圆是中秋节最主要的民俗信仰,几乎贯穿于各种节物和各项节俗活动之中。汉代人因为八月十五未见明月而作《霜娥冤》,足...
儒学研究 | 林安梧:关于先秦儒学“人性论”的一些讨论——以孟子...
两者的立足点不同,孟子讲性善,强调的是一个存在最为根源的呈现;荀子讲性恶,是从自然气性到社会习性的俗化、异化、外化而堕落,就此来论,他讲性恶。但是没关系,因为“其善者伪也”,这“伪”不是虚伪,而是人为,经过人为的努力,是可以“以心治性”“化性起伪”26的。十、孟子论性善的培育与天道的确认:尽...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在现实生活中“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
在同时代世界其他文明以“巫”来解释社会演变之时,中华文明强调人类自身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不语怪、力、乱、神”,并在现实生活中“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告诫世人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因时而变,顺应时代潮流,才能做到今胜于昔。顺应时代前进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儒、墨、道、法为主干的知识体系...
赵克生 | 童子习礼:明代社会中的蒙养礼教
以上霍氏、葛氏谈儿童习礼的社会意义都注重了一般人,即所谓的“下愚之人”、“中人”(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从社会角度看,普通人是主体,他们的礼仪水平直接关涉到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状况,明人推动普遍化的儿童习礼,其目的就是从娃娃开始,“以礼化俗”。二、习礼于家和习礼于学:明代童蒙礼教的展开...
中华读书报:简说“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
“俗”的含义有多种,风俗、礼俗等,在法家那里俗有时也指过时之礼俗、恶俗等,他们每每提出移风易俗。这里说的“与俗化”“俗”指得是什么?从整篇上看,说得是人心所欲问题,即《史记·管晏列传》所说的“俗之所欲,因而予之”。慎到指出:“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所谓“合乎人心”...
三星堆的“青铜神坛”,藏着什么样的惊人秘密?
神坛一词过于俗化,更为重要的是,内涵过于狭隘化,远远不足以展现这一器物的深刻内涵和意义。这一奇特的器物,究竟藏着什么样的惊人秘密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所谓的“青铜神坛”,应该被视为三才三易结构像,准确说,应该叫做“三才三易”像;或者突出其最重要的部分,叫作“连山归藏”像。
赵惠俊:宋真宗的礼乐活动与慢词雅化的宫廷契机 |【学术研究】
可见在唐末五代宫廷音乐机构大规模缩减的背景下,上调教坊乐工也无法满足正常国家典礼需要,只能从市井中征召狭邪之徒,使得宫廷音乐机构的成员更为芜杂,不仅让音乐机构、音乐类型更加俗化,也对正常的礼乐演出构成了严重的干扰。北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政治混乱的局面,中原地区的正常政治秩序得以恢复,然而宫廷音乐...
会议︱人物·文本·地域:宋代文史的沟通与对话
相对而言,“私人”青词程序化较低且语言风格不一。同时,士人私人青词创作的热潮又引起了道团的负面响应,这侧面反映了宗教文本在宋代的“俗化”。然而更有意思的是,地方精英在创作部分私人青词的过程中也起到了缓解民间焦虑的作用。正是上述因素促成了十世纪青词创作私人化、地方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