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译《金刚经》 原文 《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咦?佛光寺唐代菩萨手里端着一块“辽代西瓜”?西瓜何时传入我国?
供奉菩萨手里边空空如也,这就说明这牙西瓜是1922年以后有人放上去的。佛光寺东大殿自建成以后,每隔若干年就有整修,小野玄妙本人到佛光寺的时候就看见僧人正在进行修缮,甚至我们现在看到的佛像涂装都跟1922年的照片有很大区别,所以这块西瓜就是一个“干扰信息”。▲小野玄妙的照片中,供奉菩萨手里边并...
金刚经10个名句,般若智慧,值得反复诵读!
1、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点评:菩萨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平等对待一切众生。如果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还要看看是谁,跟我关系怎么样,对我有没有好处,那就是人情世故,不是菩萨所为了。2、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点评:修布施的时候,应该不住相,一切现象都不留。不管是布施出去的财物,...
人间弥勒,来人间做甚?| 凤凰网佛教通讯员优秀作业
你知道意识心和真心,它是一个,就像那波浪,别看它浪滴慌,本质还是水;认识到本体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你就知道这身体吧,就像梦里住上了一室一厅,它就是一场空;你知道这只是个如幻的假房子,咱不就觉悟了么!玄奘大师临终之际,在如梦的幻相中,见鲜洁可爱的白莲,弟子光等问:“和上决定得生弥勒内院不?”大...
佛学: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一切修行成就的真谛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强调修行应该不着法界一切的相,包括不着这无所住的相,也就是说应无所住就是一念不生的清净心,就是佛的净土。修行就要做到随时随地的生清净心,就如禅宗的马祖道一禅师所提倡的“平常心是道”的道理一样,修行就是修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无时无刻的生起清净心,这个就是平常心,...
当警钟响起时,《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给我们终极答案
《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给我们终极答案,从修行的功能性看,这个“生其心”是有很多面向,如人天善法行、信愿行、解脱行、菩萨行(www.e993.com)2024年10月30日。但是其核心是不出“出离心与菩提心”双轨,缺一不可。悲智双运是佛陀内心真正要表达的声音,即是在人间觅寻“心的解脱”。所谓“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
瑜伽师地论》菩萨戒(明安住戒)(22):三、住饶益有情戒(11)
菩萨有他心通,知道众生的内心怎么回事。「转」者,行也。随心而转,或者,「转」者,变也。菩萨随着所摄受的众生的心里去做事,众生心欢喜这样子,菩萨随着众生的意思做。随心转时,先知有情若体若性。知体性已,随诸有情所应共住,即应如是与其共住;随诸有情所应同行,即应如是与彼同行。
宏圆法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故,是承上结归之词,也就是说,是故下面的这一段经文是对上文的一个总结,这段经文也是本经的中心思想,大家一定要好好的体会,我们也经常的挂在嘴边,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本经的中心思想。
宏圆法师《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84讲
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这两个偈子是免堕难。须弥峰译为妙高山,高八万四千由旬,周围有咸海环绕。假使有人在须弥山顶被人推下,那肯定必死无疑,如果这个被推的人能在此生死关头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就能仗菩萨威神之力...
大年初一恭迎弥勒菩萨圣诞!愿您笑口常开,得大自在
弥勒原是梵语音译,意译“慈氏”,又名为“阿逸多菩萨”,全名的意思是“慈无能胜”,意谓慈悲之心无有能胜其者,故弥勒号曰“大慈”,与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合称“五大菩萨”。弥勒菩萨现居兜率陀天内院,经四千岁(相当于人间五十六亿年)之后降世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为贤劫千佛第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