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教育的人民属性
解“生”为“进”,成长的意思。合起来,民生意指群众的生计、成长所需。这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民生”解释为“人民的生计”基本一致。“人民”这个概念大家都很熟悉,是我们独有的政治概念。《说文解字》解“人”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因此“人民”这个概念在我国传统文化的溯源中就具有极其特殊而...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解读中国的一把钥匙
来到中岳嵩山,游览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能让我们深入了解独特的“中”文化。空间属性的“中”地理方位上的“中”,是“中”字最常见的含义。何尊铭文上记载的“宅兹中国”一语正是此意,即居于地理中心的国家。周公测影台在华夏先民的地理观念中,“中”的重要性是高于四方的。禹都阳城,择中建都,...
儒家仁爱观及其时代价值--理论-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于是,当孔子的学生樊迟问“仁”时,孔子就直接回答曰“爱人”,这是“仁”的一般含义。但是,不止如此,从字源学考察,“仁”字中的这个“二”,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仁”表示天地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的生命源于天地万物,人道源于天地之道,人性本于天地之性,那么“仁”就不仅体现为人伦之道,...
庄子的生死观:肯定性地思考“死”
意思是说,伟大的刀匠在锻造刀剑的时候,如果作为铸造材料的铁跳起来说“我一定要成为镆铘”,刀匠必定认为这块材料是不祥之物。把天地看作一座大冶炉,是与把天比作辘轳同样的设想。用天地之炉锻造器物子来说,造化与铸剑名匠是类似的。天地犹如一座巨炉,用炉制造器物,就是造化的运作。因此,万物皆由天地大炉铸造...
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
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天地的同声应和,与万物的彼此感应,是中华美学最为理想的精神境界。天人合一的观念孕育了“和”的美学观念,成为中华美学根本性的规范,形成了“和谐之美”的中华美学精神。“和”的观念来自音乐,正所谓“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文化大观 | 喻立平:儒家仁爱观及其时代价值
于是,当孔子的学生樊迟问“仁”时,孔子就直接回答曰“爱人”,这是“仁”的一般含义(www.e993.com)2024年11月17日。但是,不止如此,从字源学考察,“仁”字中的这个“二”,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仁”表示天地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的生命源于天地万物,人道源于天地之道,人性本于天地之性,那么“仁”就不仅体现为人伦之道,...
庄子的生死观:死是大地赐予的休息
“辱”和“耻”意思相同,耻辱一词就是两字合成的,但中文“耻”的原意是名誉受到损伤而感到羞耻,史载宋荣子倡导“见侮不耻”之说。相对于“耻”,“辱”则属于身体性的,是受到身体上的损害而具有的屈辱感。兼好在多大程度上严格区分此二字,还不清楚,不过,他似乎通过将原文的“辱”读为“耻”,而把庄子思想...
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对人类的一大贡献
一方面,天人合一本质上就是天人的互动,天地影响人,人要顺天地而动,也就是不可违背天地之运行规律;另一方面,人的独立性、主动性又要作用于其以天地为主的外部环境。而照《原道》说法,天地万物有其文,而人文则是人与天地万物互动之文,所以名之为“人文”。而这样的人文中的天地,在草原的游牧人头上,便有天似苍...
“横渠四句”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朱熹说:“仁者,天地生物之心。”张载说:“无我而后大,大成性而后圣。”意为天地之心是充满仁爱和善意之心,它创生万物无所偏倚,周乎万物无亲疏差等之分,天道自然之善灌注在世间,成就了万事万物的本性,所以人性与物性、与天地之性也是相通的。正因为人有“生生之仁心”,所以见孺子入井、鸟兽悲鸣、草木毁折、...
孟学研究丨王岩:孟子性善说的三种解读方式及其意义——以赵岐...
朱熹又唯恐人知其同不知其异:“论天地之性,则专指理言;论气质之性,则以理与气杂而言之。……虽其方在气中,然气自是气,性自是性,亦不相夹杂。”[10](67)天命之性以理言,气质之性则理气混杂;天命之性虽安顿在气质之性中,但性自是性,气自是气,不可将二者等而一之。因此,天命、气质既不可分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