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乌龙茶发源地的几点思考
终朝采采不盈掬,漳人好事自珍秘。积雨山楼苦昼间,一宵茶话留千载。重烹山茗沃枯肠,雨声杂沓松涛沸。《安溪茶歌》:安溪之山郁嵯峨,其阴长湿生丛茶。居人清明采嫩叶,为价甚贱供万家。迩来武夷漳人制,紫白二毫粟粒芽。西洋番舶岁来买,王钱不论凭官牙。溪茶遂仿岩茶样,先炒后焙不争差。真伪混杂人聩...
诗经阁第75期诗经翻赋 | 琴瑟和鸣言静好,心期约许共君同
在外采篮无一掬,乱蓬发散洗梳归。幽情出处女人怨,别恨心期今日违。君子猎齐帮备箭,妇人相助共生辉。多情只为经年见,入骨相思愁无依。张颖小雅·采绿采采渚中菉,终朝不盈掬。采采皋中蓝,镇日空碌碌。离离幽草青,盈盈秋水漉。曲局发如蓬,会当归梳沐。五日为欢期,六日犹独宿。之子言出狩...
丁融绘画 | 凌寒不凋, 诗意忍冬
一方面自然是忍冬的药用价值,另一方面也是忍冬两个字,传达了凌寒不凋、坚韧长久的人生寓意。有藤名鹭鸶,天生匪人育。金花閒银蕊,翠蔓自成簇。褰裳涉春溪,采采渐盈掬。药物时所须,非为事口腹。牛溲与马勃,良医犹并蓄。况此香色奇,两通鼻与目。尤善疗疮疡,先贤讲之熟。世俗不知爱,弃置在空谷。
石涛:画蘭不见香,悟书还写竹
水不清,泥不浊,献花何必求盈掬。为君长夏论心腹。石涛《墨醉杂通册》第十开墨笔菊花蜻蛚犹飞蟋蟀鸣,豆苗丛长茭还成。晨兴采采东篱下,笑者黄花照眼明。石涛《墨醉杂通册》第十一开墨笔柿子闻道华阳小有天,交梨火枣会群仙。莫言结实三千岁,推让真如龙汉年。石涛《墨醉杂通册》第十二开黑笔茗...
闽南功夫茶的前世今生
他还写道:“终朝采采不盈掬,漳人好事自珍秘。”黄贤庚著的《武夷茶说》(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在乌龙茶源于武夷山的考证章节中,专门辟出“闽南人参与了乌龙茶制作工艺的创研”一节加以阐述。他引用清《武夷山志》、民国《崇安县新志》、1990年江西省《铅山县志》等史料,证实明末清初时,闽南一些明代...
1000多年前的唐朝,全社会流行“以茶代酒”
“氓辍耕农耒,采采实苦辛(www.e993.com)2024年10月31日。一夫旦当役,尽室皆同臻”,说明当时茶役之苦,农事被停,全家都在服役;“扪葛上欹壁,蓬头入荒榛。终朝不盈掬,手足皆鳞皴”,写采茶之累,致手和脚像鱼鳞一般开裂;“选纳无昼夜,捣声昏继晨。众工何枯栌,俯视弥伤神”,没日没夜地干,人瘦得像骷髅一般……...
古诗词中的茶艺时光
终朝采采不盈掬,漳人好事自珍秘。积雨山楼苦昼间,一宵茶话留千载。重烹山茗沃枯肠,雨声杂沓松涛沸。自古就有的焙茶不论是蒸青还是炒青,古人制茶皆重炭焙,一是炭焙可以表现更好的茶香;二是古人普遍使用炭火,相比于柴火,火力足又无烟气。当然,炭焙的茶更可以减少茶的寒性一面,所以一直到今天,中国的...
唐宋时期是怎么制茶的?读这些诗词就知道了!
对于以茶为生计的农家而言,天未亮便须进山,终日采撷未曾盈筐,手足皆鳞皴,更是不可言说的劬劳了。皇甫曾的《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幽期山寺远,野饮石泉清。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磬声。在范仲淹的《斗茶歌》中,我们依旧听到穿云而去的嬉笑声,也看到了终日...
走向世俗化的清朝茶文化---诗词赋、歌戏画与茶
终朝采采不盈掬,漳人好事自珍秘。积雨山楼苦昼间,一宵茶话留千载。重烹山茗沃枯肠,雨声杂沓松涛沸。此诗概述了武夷茶的历史、地理环境与茶叶的采制等。先从宋代丁谓、蔡襄两人创制龙团凤饼的事谈起;到元代武夷山设置了御茶园,制造了贡茶。明代罢贡建茶,御茶园荒废了。但是景泰年间,这里的祭山喊山惯例,每...
诗歌里的南北朝:“情”的觉醒
譬如《拟今日良宴会》,开头“闲夜命欢友,置酒迎风馆”,对应原作的“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拟涉江采芙蓉》,情思悠长地来了一句“采采不盈掬,悠悠怀所欢”,原诗在同一个位置用的是“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前者后头接着“四坐咸同志,羽觞不可筭”,“欢友”不出意外是指抒情主人公的朋友;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