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之《蝉》唐.虞世南
译文蝉垂下的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冽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来传送。赏析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
10首写蝉的诗词,独怡乐而长吟,似贞士之介心
这首诗是诗人泛舟若耶溪(在今绍兴境内)的所见所闻,也寓含长久羁留他乡的思归之念。开头两句写诗人乘小船入溪游玩,三四句写眺望远山时所见到的景色,五六句通过蝉、鸟之鸣,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最后两句写诗人面对美景,不禁厌倦宦游,产生归隐之意。八、《初秋行圃》(南宋·杨万里)这是一首以田园...
100位唐代诗人,一人一句经典唐诗!唐人的浪漫今人不及
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鲁迅先生说:好诗都被唐朝人写光了。一本《全唐诗》,二千二百余名诗人,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诗,许多诗人都湮没在历史的尘土中,唯有诗作,永远流传。诗词君总结100位唐代诗人,一人一句经典唐诗,唯美至极。虞世南(558-638)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王绩(约590-644)树...
读晚报 识蝉趣
2,天冷时不再叫或者叫声很低的蝉。蝉到深秋,天寒即不再鸣叫,故把有所顾虑而默不作声比喻为寒蝉。再看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雨霖铃》),就不难理解了。诗人们生活都不顺利,所以他们只能用寒蝉来寄托自己苦难悲切的心情,而不能用那气势高昂的夏蝉。芃芃说:“明白了。”可是芃芃又找出辛...
“金蝉脱壳”,古人想的是羽化登仙
唐代诗人虞世南也借蝉咏怀人格之美,“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骆宾王的“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寄托了自己的郁闷之情。南北朝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在蝉声鸟鸣中,愈发显出夏日山林的宁静清幽,禅意悠然,令人回味无穷。蝉还与古人的信仰和精神追求紧密相连,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人生一世,草长一春。58句饱含哲理的诗词名句:助你成功挣脱羁绊
——唐·虞世南《蝉》居高位者名声自远扬,并非依赖外在条件,寓意品德与才华才是一个人真正的高度(www.e993.com)2024年11月9日。42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唐·王维《酌酒与裴迪》世事如浮云,不值得过分挂怀,不如享受生活,及时行乐,这是对淡泊名利生活的追求。
居高枝饮清露,不借秋风声自远,诗词里的蝉,寓意深刻
蝉虞世南唐代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的这首五言绝句,为其受太宗的知遇之恩而作。短短二十几个字,通过对蝉的姿态、习性、居所、鸣声的描写,赞颂了蝉的清高风雅、不同凡响的品德,暗喻自己品格高洁,不凭借外力,自能声名远扬。
一念一生,不负韶华不负卿。40句智慧诗词:镌刻生命的厚重与高度
——唐·虞世南《蝉》站在高处,声音自然传得远,并非借助秋风之力。人的声望和影响力,往往源于自身的实力和品格,而非外在的助力。36、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不要说日落时分天色已晚,那满天的晚霞依旧绚烂夺目。人生亦是如此,即便到了晚年,依旧可以活得精彩纷呈,绽放...
金蝉脱“壳”“药”趣横生
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就进行了经典诠释:“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声之所以传得远,并非凭借秋风的力量,而是因为自身居于高处,隐喻品德高尚的人凭借自身的修养和才华,声名远扬,而不是依靠外在的助力。小说《聊斋志异》中《小翠》的故事章节里,女主人公小翠与男主角离别时,也幻化...
蝉诗三绝中,虞世南的《蝉》彰显大唐最高级的审美情趣
在这首诗中,虞世南写蝉,便是在写自己。这也是他理想中的精神境界,无论人生仕途如何得意和顺遂,都将自己比拟成小小的鸣蝉,这种自信和高洁显得如此的难能可贵。虞世南可以算得上是诗人中最幸运的人之一,在朝廷为官时期,他成为一代明君唐太宗的左膀右臂和谏言官。